晚自習下課,回到宿舍忙東忙西一直到了11點,終于閑下來了。打開電腦,開始看這部已經我已經下好許久的電影。本想看個一半就去睡覺,免得太晚,弄得第二天上課昏昏沉沉。但一看就控制不住,電影結束時已是深夜,室友都已熟睡,漆黑一片。這才放下電腦,想着安心睡去,但仍不禁回想起電影中的情節。
說起賈樟柯,那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導演之一。私以為,其獨特的視角和影像中展現的深厚的人文關懷,使其電影在中國影壇上占據了獨特的位置。賈導的鏡頭往往對準那些底層人民和社會邊緣化的人群,展現着社會相對而言不那麼光鮮亮麗的一面。他是時代浪潮中的智者,不輕易被裹挾,用自己的尖銳的視角,觀察現實,講述真實。他是我們如今最欠缺的那種人。
說回電影,這顯然不是一部盡善盡美的電影,有好有壞。就像許多人所诟病的那些,電影中衆多的人物,錯綜複雜的故事線和情節,也讓我在一開始有些摸不着頭腦,不知道其深意在和。但當電影結束,我回想起整個故事,發現所有人物故事交彙形成了一幅畫面,一幅衆生的浮世繪。我想賈導所想表達的許多都可以直接用電影的名稱來概括——世界。世界不就是由如此繁多的人與事組成的嗎?當然世界肯定比電影中的更加複雜,電影中所呈現的隻是真實世界的縮影和一個側面。這樣想來便不再迷惑,因為有了核心的理念将諸多部分串聯起來。
再者,讓我感觸頗深的是賈導在其平靜寫實的鏡頭下蘊藏着無盡的波瀾起伏。用鏡頭語言來傳遞情緒和感受,含蓄而深沉。如太升在與情人私會後,一人開車行駛在公路上,一開始鏡頭正對着車輛随着車的行駛筆直地向後移動。然後等到在分叉路口的時候,車輛右轉,但是鏡頭沒有跟随而是繼續筆直向後,人和車駛出畫面,隻剩下空蕩的公路和路燈下淡黃的微光,一個空境,将人的孤獨感和落寞感完全展現出來,令人回味 ,還有"二姑娘"死後其父母來領完體恤金後,來到其原來工作的工地,兩位老人做在畫面的右側望向左邊,畫面的左側無人的空地上就是之前鏡頭裡"二姑娘"所站的位置,一瞬間仿佛"二姑娘"又重新出現在眼前,陰陽兩個他們隻是平靜地對望。其次,賈導的鏡頭往往能夠捕捉到真實生活中的浪漫,俄羅斯媽媽與桃姐告别時,簡陋餐廳下的溫馨和拖車後座上兩人的無言配上背景樂,凄美的感覺滿溢而出。賈導鏡頭下的世界是溫情與殘酷交織的世界,有跨越國際的友情,有不敢直視的現實。
電影中的人物也同樣豐滿。太升形象是多面的,一方面他是花心濫情,油嘴滑舌的渣男,另一方面他卻也坦誠告誡桃姐不要太過信任他,可靠是同鄉和進城親戚的依靠。桃姐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她渴望愛情,但是又懼怕欺騙,所以遲遲不敢把自己交給太升。她對現實生活不滿,卻别無出路,隻能用幻想來填補内心空虛。這些複雜而矛盾的個體是底層人民的真實寫照,他們的内心也如此豐富,隻是少有人發覺。
真實與幻想,電影中插入了許多風格獨特的動畫,我理解其用意,但是在如此寫實的電影中顯得有些突兀和割裂。有如此感覺自然也就不能再去感受動畫給我們展示的那種人物内心的幻想世界了。
愛情,電影中的愛情,讓我感受到的,不是浪漫和情感的交融,而是一種真實的迫切的需要。在荒蕪的世界裡,愛情是唯一可以溫暖人心的力量了,有人能夠陪伴我抵禦艱辛就已足夠,我們沒想過也沒有資格去奢求更多。大牛和他的女朋友,在一次劇烈的争吵後反而關系更近一步,開始步入婚姻的殿堂。也許就是在即将面臨分别時,他們才真正意識到彼此意味着什麼——一種必須的依靠,而這種認識,讓他們堅定了内心,不為虛幻所動。
電影的結尾做了留白的處理,沒有解釋原因,沒有來由,一切來的如此突然。這也許就是現實,沒有可預測的未來,沒有虛幻的想象。如王朔所說"人生就是一筆糊塗賬",那些妄想弄清真相的人絕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