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太偉大了。藝術。真的是藝術。
現在最後悔的就是為什麼早上收拾東西磨磨蹭蹭導緻影片開頭七分鐘沒看上,真的太虧了。
時隔一個月二刷,還是IMAX,有了太多太多新的感受與發現。
在大屏幕上,影像的魅力得以無限放大。濃郁的色彩直接刺入人眼,蔓延流動的充沛的情感得以湧入影迷的内心。;鏡頭的調度與空間的壓縮伸展,最大程度地将構圖運鏡的沖擊力的表達抛向觀衆。這,就是視覺沖擊的最佳闡釋。
關于細節之處的無限放大更是IMAX的功勞。記得大雨停息後,雨滴從屋頂落入水潭,雨水聲由轟鳴到稀疏遲鈍,一滴一滴,間斷地,猶豫着,彷徨着,如周蘇二人欲演别離而于心不忍,依戀,彷徨,惆怅。還有周在辦公室點一支煙,呼吸間,白煙四溢,飄忽許久,在頂燈的照射下,分明,流動。……每一處場景,表現力都遠遠提升。
但影像的魅力遠遠不止于沖擊。它是流動的,是渾然一體的。這次觀影,二刷的緣故,也少不了IMAX功勞,我收獲了近乎完美的觀影體驗。或許初次觀影時,隻是被影像所震撼,更多地是敬畏與膜拜之心。可這次,我才真正深入體會到了這種魅力,以探索與享受的姿态去真正地欣賞它,并在其中收獲無盡的喜悅與共感。就算這稱不上是所謂“審美的進步”,我也不由地洋洋得意。
重映IMAX二刷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獨屬于那個時代的左翼電影
開頭的片段變足夠驚豔。在拍攝與剪輯技術尚未成熟之時,“電影”的整體形式卻已經存在,尤其是片尾多次“跳切”技術的使用,靈動而意外切合,給人以别樣的視覺沖擊。整體看下來,可以說是早期具有時代性的商業電影典範。以書寫民國時期底層小人物為本 ...
獨屬于那個時代的左翼電影
開頭的拍攝手法就足夠驚豔人。在拍攝與剪輯技術尚未成熟之時,“電影”的整體形式卻已經存在,尤其是片尾多次“跳切”技術的使用,靈動而意外切合,給人以别樣的視覺沖擊。整體看下來,可以說是早期具有時代性的商業電影典範。以書寫民國時期底層小人 ...
無聲的掙紮與反擊
關于女性,關于壓迫,想說的實在是太多太多。“我們手握選票,就像我們手握情書”尊重與權利是最好的最好的歸宿。沉重的現實,尖銳的矛盾,精巧的劇情,戲劇的手法,構成了這樣一部通俗性與藝術性兼備的影片。或許女性遭受壓迫自我覺醒奮力反抗的故事 ...
觀後雜談
太久沒有看過一部如此自然、純粹的影片了。落葉歸根的觀念,血濃于水的親情,這些深深镌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文化情感,總是會在不經意間令人淚流滿面。作為在城市中長大的一代,隻是偶爾在回老家的時間裡瞥一眼隐藏在繁華與喧嚣背後詩意自然的落寞 ...
兩年後重映才第一次看到
現在還坐在電影院中,震撼。雖然耳朵震得眩暈,但無與倫比地震撼。命運,恐懼,使命,先知……這些龐大而又遙遠的命題一下子湧入熒幕,使我走出影院的一刻如此不真實。在如此便利,安逸的現代社會中,大腦總是被圍繞着自身的瑣事填滿,沉浸在各種各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