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不知道怎麼的簡中就流行起了一股“瘋批美人”熱,演員越是歇斯底裡越是面目猙獰就越是“演技炸裂”,“教科書式發癫”,各種膜拜演技。
其實這和真實的精神病人沒有多大關系,隻是符合人們臆想中的瘋子形象。伯頓每次演瘋子從不這樣,能看出怪,一個沉浸在自己的幻覺世界裡的人,有時候會偏執,有時候會沖動,帶着明顯不正常的亢奮狂熱勁兒,卻并不會一臉的扭曲猙獰,滿眼的狠厲。
我看過一些精神病院的病人照片,和影視劇裡的瘋子相去甚遠,更像是伯頓的表現形式。我覺得吧,演員在扮演瘋子之前可能需要去精神病院觀摩一下真正的病人什麼樣。
這是伯頓在扮一個從重傷昏迷中突然醒來的瘋子,臉捂得嚴嚴實實的,看不出表情,隻用眼睛就告訴你他是個瘋子。從閉眼到睜眼,三張照片三重變化,不過是兩秒鐘的事,我在電影裡看到這一幕吓一跳。雖然臉遮住了,但這一看就是他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他。



伯頓演的這個瘋子總是很平靜,很少使用大的表情,正在發瘋時也不會歇斯底裡。就是眼神怪,或者瘋狂,或者詭異,或者陰森,全在眼睛裡,而不在表情上。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内心的瘋狂自然會體現在眼神上,在大銀幕上,眼睛的表現力至關重要。他是一位真正用眼神演戲的大師,隻是幾張照片就能體現出他舉重若輕的深厚功底。
舉重若輕,是嚴肅演員的必修課,但天賦不夠,就很難做到。48年時伯頓剛剛出道時的電影處女作,評論家就敏銳地指出了一個優勢,也是他的天賦之一,“他的聰明才智,可以讓他用最小的努力,達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80年時他在節目上告訴主持人,“努力做到讓觀衆看不出你在努力。”這是一門精深的表演技術,讓人看出你用力過猛,看出你在很努力地發瘋,終究還是差了一截,好演員和偉大演員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