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于【後浪電影】

文/李鎮

《紫日》是新世紀以來中國最好的戰争片之一。

這部由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主演的電影,是馮小甯導演“戰争與和平”六部曲的收官之作(其餘五部為《戰争子午線》《北洋水師》《長天烽火》《紅河谷》《黃河絕戀》),也是馮小甯戰争片藝術特色的集大成者。

影片以二戰結束前夕為背景,講述了大興安嶺中,中國農民楊玉福、日本少女秋葉子和蘇聯女兵娜佳在經曆一系列生死考驗後,由彼此敵對戒備,到最終跨越種族、立場、身份等鴻溝,成為朋友的故事。

...

目前網絡上有一些針對《紫日》的質疑之聲,認為這部影片主題先行、特效五毛。以今日的眼光來看,這些說法不無道理,但對于一部上映于2001年的電影來說,實在有失公允。

《紫日》的制作成本僅五百萬,影片中卻有大量蘇日、美日之間的坦克戰、海空戰、槍戰等場面,極力還原了當時艱苦卓絕、屍橫遍野的時代環境。尤其是後來馮導透露,有一場日軍活活焚燒中國人的戲是他親自上陣做替身,便更讓人對他肅然起敬。

...

至于主題先行,恰恰是馮導在《紫日》中的拿手好戲。

中國向來不缺乏主題先行的作品,我們每年在大銀幕上都能看到幾部主旋律電影,但它們大多差強人意,同質化嚴重。在既定史實面前,許多導演仿佛隻會借助電影工業手段,在戰争場面上大做文章,故事和人物卻疏于打磨,隻能一遍又一遍咀嚼着前人的殘渣,反複撩撥大衆的愛國神經。

但馮小甯在《紫日》中向我們展示了他更加宏大的曆史視野、更加深沉的反思精神及更為高超的劇作技法。

早在二十年前,《紫日》就已經摸到了戰争片商業性與思想性之間平衡的不二法門。影片中不乏狂轟濫炸,但更多時候,我們隻看到語言不通的一男兩女在深山老林裡兜圈子。也正是在這兜圈子中,馮小甯完成了他“四兩撥千斤”的戰争叙事。

...

01大興安嶺中的人性實驗

現代人愛說一句話:“不要考驗人性。”這背後反映出的,是人們對于人性深深地不信任。

馮小甯在《紫日》中也提出了相似的問題:人性值得相信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把三個極緻的人物,背負國恨家仇的中國農民,深受法西斯思想荼毒的日本少女和一名蘇聯女兵,放到遠離硝煙的深山老林中,展開了一場别開生面的人性實驗。

這樣的戲劇設計蘊含着馮導對于人性善惡的考量,和對戰争起源的刨根問底。相比于激發大衆的愛國情緒,他更感興趣的是,人為何要互相殘殺?人類能否擁有真正的和平?

這便是《紫日》的立意高妙之處。

影片中的三人各有隐喻和象征,但馮導并沒有讓他們落入扁平化、符号化的陷阱。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鮮明的性格、豐盈的血肉,他們之間或溫情脈脈或劍拔弩張的互動細節,不僅描摹出極端境遇下人性的複雜肌理,也合理嚴謹地論證了影片提出的問題——人性值得相信。

...

《紫日》中筆墨最曲折的人物是日本少女秋葉子。我們很少能在抗戰電影中看到如此立體又客觀的日本人形象。

秋葉子是一個純真的孩子,對鮮花、愛情等一切美好事物有着本能的熱望。演員前田知惠在影片中的表演靈氣十足,她穿着潔白的校服,忽閃着一雙明亮的眼睛,在操練場上向戀人大西傳情,在花叢間采花的畫面,活像一個天使。

...

然而,正是這樣美的化身,把楊玉福他們故意引到地雷區,把槍對準了楊玉福和娜佳。這并非她生性本惡,而是被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一遍遍洗腦的結果。

在她看來,敵人就該被打死,或者成為俘虜,但她并不清楚,她到底在仇恨什麼,奪人性命又意味着什麼。當我們今日依然能看到日本政府對曆史教科書進行扭曲和篡改的新聞時,便會發現秋葉子這一形象并不過時。

...

在一次次生死危局面前,楊玉福都選擇放下仇恨,對她伸出援手的行為,感化了秋葉子。她終于認清法西斯的真面目,知道中國人是好人,也意識到生之寶貴。最終,她向楊玉福忏悔,向無數死去的中國人忏悔。

法西斯摧毀了她的意志,而真善美的人性幫她重建生而為人的尊嚴。

...

楊玉福是這場人性實驗中的另一主角。

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中國人淳樸善良的本性,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崛起過程。

富大龍飾演的楊玉福皮膚黝黑,身材健壯,寡言少語,有着典型戰時農民形象的憨厚木讷。不同于《紅高粱》中姜文“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般張揚鮮活的生命意志,他是一種精神上的麻木與瀕臨崩潰。

...

他是全程都在自我掙紮的人。

日本人刺死了他的母親,屠殺了他的同胞,他有一萬個理由可以把怒火發洩到秋葉子身上,但骨子裡的善良讓他保持了最基本的清醒。

他在絕境中一次次伸出的援手也救贖了秋葉子行将堕落的靈魂,這比任何言語的宣教都來得力有千鈞。

...

槍是影片中的關鍵道具,它串聯起楊玉福的成長。

楊玉福從最初的怕槍,到機警又固執地守槍,再到主動學會用槍,直到最後舉起槍替秋葉子複仇,直觀勾勒出了中華民族由沉睡到覺醒,再到奮然崛起的曆程。

同時馮導也用楊玉福的故事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一,任何民族落後被動都要挨打;

二,中華民族的槍炮不為國家立場不同而開,而将永遠指向與人性作對的惡魔。

02 真正的反戰電影

《紫日》除了叩問人性外,更傳遞出濃厚的反戰思想。

觀罷全片,我們不會因日本戰敗而獲得精神快感。相反,當我們看到滿目瘡痍的家園、傷亡慘重的蘇日中人民時,會由衷地對法西斯,對戰争産生厭惡。

這是一部反戰電影的重要标準。

為做到這一點,美工出身的馮小甯在影片中極力渲染大興安嶺的自然風光之美,以此來反襯戰争之醜。

娜佳回憶道:“那是我見過的,最美的一個秋天。”

的确,在炮火連天的動蕩歲月,飽經戰争摧殘的娜佳在一望無際的林場中,獲得了短暫的安甯。秋日的大興安嶺美得像一幅畫,而她和楊玉福、秋葉子正是在畫中徜徉的人。

...

影片中還有一處細節令人觸動:樹林中有異響,娜佳本能地舉起槍,卻發現是一隻鹿。鹿沒有逃走,而是走到娜佳面前低頭示好。

那一刻,娜佳愣住了,在自然生靈面前,人類是如此狹隘和可笑。

...

美好生命的逝去也促成了影片反戰思想的傳達。

《紫日》的結尾讓人觸目驚心:

日本戰敗後,深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日本軍官大開殺戒,不僅殺死士兵,更不放過老人和孩子,“值此亡國滅種的奇恥大辱之刻,諸君隻有盡忠玉碎,才能受到後人敬仰”。

...

當洗淨思想浮塵的秋葉子奔向同胞,大喊:“戰争已經結束了!不用去死了!”時,反被軍官一槍斃命。

秋葉子的死是一場大悲劇。

在大興安嶺的試煉場中,她因為相信人性而活,最終卻沒能逃脫法西斯的魔爪。

馮導用秋葉子的殒滅,揭示出法西斯的瘋狂與慘無人道,也将“沒有道理,就是要殺人”的法西斯永遠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

《紫日》是一部具有古典美的電影。

影片中的三人語言不通,台詞寥寥,人物内心對于美好、和平、自由的渴望,都寄托在了各色意象中,影片從而也有了淡然含蓄、餘音繞梁的詩意之美。

譬如太陽。

影片中,太陽既昭示勝利的降臨,也寓意着人類共同的生命體。在戰争陰影籠罩下,它變為紫色,隻有消滅戰争,實現和平,鮮紅的太陽才會重新照耀人間。

...

譬如八音盒。

八音盒是秋葉子送給大西的愛情信物,二人因戰争永别,秋葉子便把八音盒帶在身上。它象征着秋葉子對和平的熱望——唯有和平,她才能與大西重逢。

秋葉子死後,八音盒又在楊玉福、娜佳和青年記者手中傳遞。《紫日》的故事總要講下去,人類對于和平的期許也将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

03 馮小甯的變與不變

馮小甯是一位具有自覺意識的導演。

自1991年《戰争子午線》至2001年的《紫日》,馮小甯用了十年時間來譜寫波瀾壯闊的“戰争與和平”六部曲。從這六部作品中,我們能看到一位導演的藝術探索史。

...

馮小甯導演

橫向上的探索,是馮導對于故事題材的不斷革新。

《戰争子午線》聚焦于抗日戰争中12名兒童戰士的命運浮沉,革新了“戰争大場面加敵我雙方鬥智鬥勇”的戰争片創作模闆。

《北洋水師》複盤了晚清時期北洋艦隊自建立到覆滅的全過程,以史為鏡,照古觀今。

《長天烽火》是一部反映國民黨空軍的曆史劇。

到了《紅河谷》《黃河絕戀》中,馮小甯更是将筆觸伸向了具有傳奇和浪漫色彩的民族題材及中美戰士間凄美的愛情故事。

...

《紅河谷》劇照

縱向上的探索,是馮導對于戰争片立意的不斷深掘。

以“戰争三部曲”為例,《紅河谷》以20世紀初中國西藏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漢藏兒女生死相依,并肩抵禦外敵的民族傳奇。影片對于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生生不息的民族性刻畫得十分出色,但反戰思想挖掘不足。

《黃河絕戀》中,八路軍安潔與美國飛行員歐文的曠世奇戀讓人動容,但影片依舊着眼于民族大義和八路軍的高大全形象,尤其對男女主角愛情戲份的側重也讓這部影片受到非議。

直到《紫日》,馮小甯在藝術性、商業性與反戰思想上的探索,才達到巅峰。

...

《黃河絕戀》劇照

歲月呼嘯,與馮小甯同為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人為了不被時代淘汰,早已适應在市場浪潮中靈活變換身份和思路,而馮小甯卻十年如一日地在戰争題材上深耕,對“人為何要互相殘殺”這一命題苦苦追問。

這離不開馮導的家世背景和過往經曆。

馮小甯的爺爺馮亮功192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任黨支部書記;叔爺馮樹功是居裡夫人的學生,1937年因拒絕為日軍研制核武器,被日軍殺害;外公傅種孫是華羅庚的老師,1957年被打為右派,悲憤而亡;父親馮雨荪1967年慘死于文化大革命。

長輩們的光輝歲月和慘痛經曆,在馮小甯心裡種下了和平與反戰的種子:“個人與個人之間人際關系的思考,長大以後自然就延伸到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這些東西使得自己長大成人之後,尤其是創作作品的時候,就必然要去把這種感情帶到作品中。”

...

在馮小甯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藝術創作者令人尊敬的曆史責任意識,對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熱愛,對時代大環境下個體命運的強烈關注,和對戰争與和平的反思與呼喚。

而在老片重映蔚然成風的當下,我想,這部上映于20年前的《紫日》,也值得在大銀幕上占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