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麗純純是半工具人的存在。還有影片中大量唠家常的部分顯得太過冗雜繁多。起碼都占了整部影片時長的1/4。就光是逮着呂玲玲和韓明的那點兒就是唠就唠了很久很久了。導演可能以為這樣做會讓觀衆覺得好笑吧?我并沒有覺得搞笑。可能也是為了春節檔,增加點搞笑的戲份,像小品一樣。我能理解。但是拍的真的太多了,可以删減一部分。這樣顯得這部電影就真的很像四不像。

2:為了票房,為了流量,為了營銷。找了漫長的季節劇組狂飙劇組還有一大堆流量小生來主演。趙麗穎演的非常好,角色張力也夠。人物塑造也完整。劉耀文木頭般的演技,實在看不下去。可能也是為了票房吧,幸好戲份不多,沒有壞了一鍋粥。個人這邊可以建議讓時代少年團所有人來出演,包括馬嘉祺。客串一兩秒鐘也是可以的,我覺得。反正都是為了票房,大不了讓他們全來呗。

3:我真的很讨厭那種為劇情和主題而服務的人設。影片中劉耀文飾演的那個角色明明可以直接道歉,什麼事兒都沒發生。完全沒必要弄那麼麻煩。可能也是為了塑造這個人物非常的正義,非常的有使命感,非常的倔強,所以堅持不道歉。可能也是為了凸顯整部影片的主題。可是我想說這種為劇情和主題而服務的人設真的好嗎?明明可以非常理智的道個歉就完了,反正人也打了,你道個歉你也沒有傷着什麼。還有就是校園霸淩跟第20條的正當防衛有什麼關系?導演就非要加一個這種元素進去嗎?可能就是為了引起觀衆的共鳴和增加劉耀文的戲份吧。幸好這個校園霸淩的篇幅不短,可以忽略不計。

4:那些刻意的笑點,非常的刻意。生怕觀衆看不出來這是為了逗你笑的笑點。吵架部分完全沒有覺得很有多搞笑。導緻這部電影根本不像是一部喜劇。還有許多人說這是為了生活化的表達。我嚴重懷疑這部電影控了分。這電影最多也就是七分左右的水準。

5:多個案件并行叙事很有可能會導緻整部影片的節奏混亂。劇情冗雜。突出不了重點,并且也深入不了第20條這個正當防衛主題。隻是膚淺的表達第20條防衛這個概念。完全沒有深入的去探讨。導緻整部影片也不顯得那麼嚴肅。更像是很多評論所說的《新聞聯播》。我想說的是連《新聞聯播》都不如。這種題材就不應該加那麼多的喜劇元素進去。整的跟個四不像一樣。

6:又是講張貴生的那個案子,又是講校園霸淩那個案子。這兩個案子跟正當防衛沒有任何關系吧?怎麼就會同時講呢?既然你是要為了表達公平正義的主題,但是你的名字畢竟取的是第20條,你總得要全篇下來都要講第20條這個案件吧,你這兩個跟正當防衛毫不相關的案件占了那麼多時長,又是在搞什麼呢?最後半小時,然後才回歸主題講那個第20條。然後最後再以一個PPT模闆結尾。我發現現在國師真的很喜歡用那種圓滿大結局作為影片的結尾。滿江紅也是全軍複誦滿江紅,誇大愛國情懷,ok,又是正能量滿滿,這次也是。就不能有點深度,有點立意嗎?那個PPT模闆看的也是尴尬,完全感覺不像電影。

如果我要拍一部正當防衛的電影,我絕對不會像這樣拍。

首先,我絕對不會加入太多生活化的場景。這樣既顯得繁瑣又顯得無味。我也不會選擇那麼多毫不相關的案件作為襯托。我會選擇兩個比較典型而且有矛盾點的關于正當防衛的案件。一個是想利用正當防衛脫罪的犯人。一個是明明是正當防衛卻被判定為故意傷害的好人。

然後以這兩個案件的矛盾點切入主題。在旁枝末節添加一些其他人的一些細節。立意也有了,深度也有了。還有就是人物形象必須要飽滿,不能為主題而服務。

不去刻意煽情,不去那麼明顯的宣揚主旋律,正能量。平淡的叙述,平淡處見光輝就可以了。我希望我以後有機會也要拍一部第20條的電影。名字也叫第20條。希望有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