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的說,幾乎所有醫學生都對乙肝有科學的認識,我也不例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對電影情節的代入,因為我無法理解人們的歧視,而且現在大家早就淡忘了這個病毒,甚至可以說是缺少了對這種病毒應有的重視。在新冠鬥争轟轟烈烈地結束,甚至甲流都開始流行的今天,我們有必要拍一部或者看一部關于乙肝患者生活的電影?視點是不是過時了?我走出電影院的時候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若要探究這個問題,我想從影片的創作風格開始,試圖挖出導演的創作意圖。翻開“新人”導演王晶的履曆,我們可以看到他作為賈科長的副導演已經入行很多年了,參與創作了許多佳作名片,所以說這部片子雖然是處女作但是在整體質感和調度上相當成熟,“久經沙場”甚至可以形容他了。把和真實患者的采訪(窄熒幕)和故事片有機地穿插,并在前後形成了巧妙的互文,而且極為自然,值得學習。而且在關注主事件的同時,影片準确地反映當時的大環境,北漂,非典,人們迷茫又掙紮的狀态展現的特别好,那種現實主義尺度的拿捏很老練,故事不沉悶卻有讓人覺得真實,尤其前半段特别有賈科長的質感(客串那塊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在鏡頭的調度方面,在白客剛開始進報社對于紙媒工作的展現高效而又有美感,一邊是刷刷出版的報紙,一邊是焦頭爛額的記者,調查礦井時的緊張氛圍渲染,剪輯淩厲,節奏完美。還有轉場和焦點的轉移,能看出是團隊精心設計的,具體說不清是哪裡了。配樂我也很愛,不滿還很有記憶點,加的幾首搖滾也恰如其分,演員就不用說了,尤其喜歡黃老師和張博的扮演者,白客自然也是很好的。特别有趣的是,王晶兩處用了魔幻現實的表達,真是賈科長的親徒弟啊,也算是借機懂了賈導電影裡的魔幻現實的處理。
很湊巧的是,我在假期觀看了他“師父”賈科長的《三峽好人》,大體對賈導的影像風格有了個簡單的認識。賈導談及自己的作品時曾說過記錄現代的曆史的作品屈指可數,他想記錄現在這個時代,他說到,也做到了。三峽大移民這個史無前例的大事件不再淹沒于長河為人所遺忘,或者成為博物館中一行行冰冷的文字,而是成為一段生動的,流動的影像,一個動人的感傷的故事,一代人的回憶,保存了下來。這裡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搬遷工人,有清貧卻充滿理想和鬥志的考古隊,有茫然若失的夫妻,有可歌可泣的江湖人,他們都住進了觀衆的心理,永遠不會被上漲的水位吞噬。
我想說,《不止不休》這部電影不僅在影象風格上師從賈導的電影,創作動機也是與其頗有淵源。這部電影記錄了2004年北漂人的艱苦和天真,對乙肝患者曾經的長達幾十年的歧視問題,紙媒時代的新聞業,雖然今年是2023年,那麼就該遺忘2004年的他們,我們了嗎?2004年,是存在過的,記錄它同樣有意義,即使電影人其餘什麼都做不了,也該像電影中張頌文說的“記錄下事實”。
沒有什麼與我們無關,我們不應漠視,發聲,記錄這個時代不僅是傳媒人的責任,不僅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更應該是我們一代人的責任。
乙肝歧視時代的結束已化成了血淚,可是新冠呢?艾滋呢?人們什麼時候能正視自己和自然呢?遺忘啊,你讓人們享受到了瓊漿玉液的甜蜜,卻不讓人知道鸩酒才是你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