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這樣比喻社 會與個人的關系,他說:社 會是一架巨大的機器,個人是保持機器運轉的小小齒輪。小時候每每聽到這句話,心中都會湧上一股暖流,因為長大的我注定是有用之才,當我看完韓國電影《下一個素熙》之後,腦中又浮現出這句話,但卻換了一種滋味,原來“機器”是冰冷的、“齒輪”是可以更換的,而生命是易碎的。

《下一個素熙》繼續保持着韓國電影獨有的對于現實不留情面的抨 擊,影片前半段描述了高中生素熙從入職到死亡的全過程,将矛頭指向了企業、學校、家庭、朋友每一個靶點;後半段用警 察吳宥真的視角對稱式的對每一個靶點進行剖析,試圖找出害死素熙的真 兇,最終發現這個元兇就是那架龐大的不可撼動的機器。

影片與韓國其它真 實 事 件改編電影同又不同,不同之處在于它給觀衆的慣性思維挖下一個大坑:在警 察吳宥真追查真 相的過程中,她從學校到家庭一一“顯微”,我們和她一樣試圖在其中找出“權 錢交易”的證 據,以此來證明自己的猜想,但兜兜轉轉兩圈之後,我們竟發現這個鍊條之上是如此的“幹淨”,沒有人把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我們失落了、茫然了,随之而來的是一種更大的恐慌,因為真 相就隻剩下一個了——巨大的機器,當吳宥真坐在素熙同樣的位置,喝着同樣的酒,同樣的光從門縫打在腳面上,我竟一時間分不清這束光是死亡的召喚,還是苟活的良 藥。

社 會越發展,就越像一架精密的龐大機器,它吞沒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撕裂了家的壁壘,讓居于其中的每一個小小齒輪瑟瑟發抖,卻又要不停的瘋狂轉動,因為一旦停下來,就意味着生命的結束,但這樣活着,算不算另一種死亡,這是《下一個素熙》砸給我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