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小說”到“私紀錄”再到“私電影”,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創作者将高度私密化的議題轉移到公共媒介中去。
“私記錄”指的是創作者将鏡頭對準自己的生活空間或者記錄自己親人的影片,這類影片更多呈現出來的是創作者自我世界觀的叙述。
“私電影”則介于虛構和非虛構之間,借助兩種形式從創作者的生命曆程或體驗出發,創作者逐漸從攝影機的後面走向台前,把鏡頭瞄準自我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帶有自傳風格和私密經驗的電影。
以虛構或非虛構的形式,從作者自身的生命經曆與生活感悟出發,在影片中大量體現作者的生命痕迹與主觀精神,影片能夠對創作者實現反哺的功效,在解剖分析自我與他人中實現诘問或療愈的作用。
《我們在河畔希望被魚怪吃掉》,以四川綿陽作為創作者開始的地方,通過“都市航海寓言”的奇幻世界,以遊蕩式的體驗講述和朋友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學術推介人戴錦華說:青年女導演自導自演的青春片。夏日、小城,三個昔日好友的重逢、嬉戲。有青春荒蕪,有童心蕩漾。有傷痛、有偶遇、有無法釋懷,有漫不經心。另類青春片的張揚和渙漫。
演員、模特邱天說:這個世界就像泥水,我們變得越複雜,越攪動它就越渾濁,所以我們需要單純的力量。而片中三位主人公便是選擇了一種最單純直接的方式面對這片複雜有泥的河。
/導演說/
本片改編于我與朋友的生活,探讨什麼是有意義的事。對于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答案會是什麼呢?「大學剛畢業」我認為是十分有趣的人生階段。三個主人公一臉稚氣,雖已成年,但初入社會,學做「大人」又顯得略微蹩腳。
心智跟不上變化,就會産生很多疑惑。他們總會被迷茫的氛圍圍繞。不知如何消解,就出現了人前瘋狂,人後很沮喪的現象。他們總想在彼此間樹立有趣的形象,可單獨待着的時候又很沉默。他們各自有着小秘密不想被人所知,但同時不妨礙他們成為真誠的朋友。越成長越能體會到孤獨。
我很慶幸主角佳佳能有這樣的朋友在那個階段帶給她溫暖。也希望影片能夠給更多人帶去慰藉。保持童真,保持脆弱,是勇敢的秘訣。勇敢「長大」吧。
【個人】
Q:導演你好!聽說您之前是快畢業那會就有了《魚怪》的想法,那是什麼樣一個契機呢?
陳語沙:契機就是源于真實的失戀,然後在此之前我大學的時候拍攝過一部短片,完了之後我感覺可以擴充成一個長片。以兩者為結合,加上當時暑假确确實實真實跟朋友有那樣的經曆。
Q:聽說您之前是參與過導演工作坊,在這個中間的學習給您帶來了哪些幫助呢?
陳語沙:這個工作坊會開設身體即興的一些課程,我覺得這些是對于表演和感受力的擴充是有幫助的。同時,在工作坊也認識了片中韓淩的飾演者楊一。
Q:這是一個導演工作坊,然後還要學習表演課程對嗎?
陳語沙:它不完全是一個導演工作坊,它其實有很多課程,比如說剪輯、錄音和紀錄片等。就是影像相關的課程都會開設,然後還會來一些老師給我們講他們自己拍攝電影的經曆。
【故事】
Q:電影中感情線是分為一半愛情,一半友情的。那你最初當時是選擇想拍愛情相關呢?還是友情相關?
陳語沙:其實我覺得愛情和友情,它有的時候是不矛盾的,所以一開始我并沒有想說一定是愛情或者友情,就是想展現3個好朋友的一個生活。愛情和友情夾雜在生活中。
Q:聊一下關于就是影片中角色的設置吧。想問一下您關于影片中的韓淩(楊一 飾)角色的設置。
陳語沙:其實人的情感是有複雜性的,而且是根據當時環境會有一些變化的,韓淩這個角色雖然相比其他兩位更具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但她的情感也是随心而動的、會有一些跳躍性的變化、某些場景下她也會産生模糊的情感。
Q:那就再聊一下彭友為(郭燭 飾)這個角色,作為影片中的“男主人公”,他最後的生病,為什麼要設置這樣的一個情節呢?
A:不知道觀衆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在你做錯一件事情之後,你會有一點恥于告訴他人,有時候生病也是一樣,那彭友為其實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心事難以啟齒的敏感男孩。
Q:那就是在你的認知裡,你覺得他去交一個新女朋友或者玩社交軟件在你們關系中是比較錯誤的事情嗎?
陳語沙:我覺得友為的舉動是符合人性的、可以被理解的。确實現實生活中大家很多人也在玩社交軟件,那我覺得他也挺空虛的,他需要一些“補給” 。
Q:那您是怎麼設置的因為分手而回老家這樣一個契機呢?并且是兩個城市之間的轉換。
陳語沙:我覺得人在特别脆弱的時候可能會想到自己的朋友,然後更多的可能就是想回家。家就有一種歸屬感,調節一下自己的心情。
Q:您作為影片的女主角,卧室裡面牆上貼了好多海報(比如《四百擊》《祖與占》),您當時是想把女主角設定成更具有反叛精神的形象嗎?
陳語沙:嗯哈哈,我完全按照就是我想象的和性格結合寫了這麼一個人物。同時我要想聲明一下就是我雖然是自導自演,但我一開始是想把這一部分剝離開來的。我們在選角的時候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特别疲憊的時候我就停止了選角的這個事情,最終決定自己出演。
陳語沙:所以這個角色和我還是會有一些分别的,包括她的一些行為其實是被放大了,或者是虛構的。你說的《祖與占》和《四百擊》我是很喜歡這兩部電影的,剛好這個房間在布置的時候有這兩張海報,然後美術指導侯宗戬就拿上去用了,然後我也覺得沒什麼問題。
Q:您的影片的基調其實更偏向于日系清新的風格,那您有沒有受到一些日本電影或導演(比如三宅唱)的影響?
陳語沙:我首先我個人特别喜歡日本的電影,但是我沒有說看得那麼系統性地觀賞,我可能先選擇性地觀看幾部影片,再根據導演或者影片風格順藤摸瓜地去尋找。
但是我覺得還是看你個人創作時的出發點,你的态度是什麼?但,我覺得模仿緻敬其實都沒問題的,如果那是作者真心想要去做的……《你的鳥兒會唱歌》我也很喜歡,但是我感覺我們表達還是很不一樣滴哈哈哈……
Q:您的電影的基調包括漫畫的設定都是很日系小清新的風格,當時您是怎麼想到往這方面走呢?
陳語沙:首先我們的攝影指導謝君謙是是早稻田和東藝大畢業的,在她的教學系統裡她可能會有統一的“風格”。再加上綿陽跟成都雖然很近但的建築還是不一樣,綿陽的建築會比較小而美,所以這兩者的結合可能就會給人一種小清新或者比較工整的感覺。
( 謝君謙真的很棒,她完全把劇本讀透了, 她有在認真讀劇本、替人物考慮。 以至于我沒有關注到的道具部分使用, 她才能夠提出想法, 并且我認為很有可行性!)
調色方面,調色指導付舒對顔色的感覺很精準!我們在定調的時候有嘗試不同的色彩,其實并沒有把它往特别清新的或者暖調去調,它更多的是以“航海預言”為基礎去構思,我們做了一些舊舊的處理、在高光或者暗部能看出來有泛鐵銅色、黃銅色。這些都很微妙,但放在一起或許會有一種整體的呈現。
還想提下聲音,與聲音設計盧小曉溝通時,也是以“航海”作為出發點去創作的。盧老師很願意去理解我,并且聲音的溝通很抽象,我們試圖用不同的媒介去交流,例如我會分享一些歌曲、圖片給她。她會将聲音描述為“點狀”還是“線狀”等。
陳語沙:我個人特别喜歡看《世界奇妙物語》。它也是日本的每一個季節會出的一個奇幻電影,電視劇版從90年代就開始了,是那種很奇思妙想的東西,有的很變态、有的又很有腦洞……我很喜歡這類似的東西,所以我的影片整體的情緒更多是想表達不穩定感的。
(順便說,我個人也很喜歡《海街日記》這種帶給人一種涓涓細流的感覺的影片。)
【幕後故事】
Q:再問一下您一開始怎麼用到就是把漫畫元素加進去呢?
陳語沙:漫畫是在我寫劇本的時候有這個想象,最後拍的時候我就把它擱置了,畢竟這隻是在我心裡面埋下的一個小種子,并沒有告訴任何人。然後在剪輯完成之後我的其中一位制片人宋曉佳她就說“這個能不能加點漫畫來一起烘托一下呢”,那我覺得我的小種子被人發現了,那我就必須去做。
然後我們就找了一位動畫師,但當時我自己對于漫畫的一個整條線其實沒有特别清楚并且又比較急于想把片子完成,所以漫畫在裡面是作為一個包裝它存在于畫面上。直到22年的時候WIP結束了,也是有老師給我提出這個問題,我心想“我的顧慮又被發現了”,觀衆是敏銳的,那我就一定要好好地把這個腳本寫出來!(偷懶總是會被發現的哈哈哈)
陳語沙:而且動畫特别貴然後又很費時,我其實接觸了幾個動畫老師,我覺得cover不下來,然後我就猛烈地刷小紅書刷到了我現在的動畫指導陳紫荊,我看到了她發布的一個動畫作品,冥冥中我好像感受到了某種鍊接,于是給她發送了私信!
她當時在英國讀書,我的動畫在WIP結束以後相當于要從零開始,然後我們那段時間有時候就是定着鬧鐘,然後我半夜跟她起來溝通。動畫的溝通大概持續了半年? 紫荊超級棒!動畫的工作多虧了她!!奇妙的緣分!
然後,23年的時候整個影片都要收尾,對我來說是非常艱難的過程(動畫/音樂/特效等)。
陳語沙:在做後期的過程中,我沒有辦法讓自己進一個長片的組或者說沒有辦法就是去接更多的工作,因為這些會打亂我後期的計劃。我必須先把自己“穩定”下來,隻做一件事情(等待和溝通),對我來說我隻能這樣,因為我的精力不夠用了。
那麼随之而來的就是經濟問題,然後我選擇去古着店打工,它有底薪還有提成,每個月有一些的額外的收入。同時我還拍攝一些雜志視頻、偶爾也去給人當副導、執行等。我每次收到這些錢我轉手就去付工資做後期。那段時間覺得自己好像一個中轉站。
Q:那《魚怪》這部片子有沒有投資方呢?這部片子的拍攝成本大概是多少呢?
A:幸好這個片子有拿到一些藝術補助的基金,但還是有很多部分需要自己去努力的。這次入圍FIRST FRAME單元,我覺得很幸福,因為我覺得我對人物形象的考量,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的考慮,我的所思所想真的有被關注到,我很感激。希望未來的路能獲得更多維度的支持吧!(許願!)
/最後/
導演坦言說:“《我們在河畔希望被魚怪吃掉》是一部情感基調比較複雜的作品。片子裡用到了很多‘僞裝’,我喜歡用一種看似輕松的方式訴說“心事”。
許玮甯推薦該影片——三個純粹無性别的友誼,他們各自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感受,對于未來的期許,各種情感傷痛。我們是不是也能像他們在那樣狀态下更遊刃有餘更松弛有度?看别人的故事永遠都比自己的容易及輕松。
采訪:北平蘇麗珍
編輯:rabb77t
文稿:陳語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