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字數超了那就搬過來長評。

第58屆GH最佳新導演和最佳新演員,而且是觀衆票選最佳影片,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拿最佳影片的呼聲很高但是最後沒有拿,所以期待是高于《瀑布》的。看完後發現與《瀑布》在題材上也太多相似的地方了。

于演技,姐姐的角色是除了會講英語之外就沒有很像美國女孩的女孩,姐姐的角色演得不如妹妹好。

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隻是毀在了這位導演手裡,很顯然導演對于中美文化的差異是很浮于表面且沒有道清楚的。能看出來導演想要表達出東亞文化和歐美文化的思想差異,和兩種思想碰撞所帶來的火花,但是其表達方式讓我沒想到的是不見一點克制的擰巴。

姐姐對于思想差異的反抗僅僅停留在家庭的叙事空間裡,在學校裡沒有任何有效的表達,呈現的僅僅是一個自怨自艾的少女,且也沒有明顯的變化,所以姐姐這個角色的塑造是失敗的,沒有能夠引起觀衆的共情。

母親身患癌症,她的狀态處于理性和失控之間,導演也沒有把母親的角色表達清楚,在模糊之間再一次将整個家庭關系變得不緊密且混亂。因癌症而錯亂失衡的家庭情感在外力極少的情況下爆發得極為慘烈,就變成了無端的情緒沖突爆發,顯得極為缺少張力,混亂且吵鬧的觀感會在後期顯得極為明顯。

妹妹發燒疑似患非典這件關鍵情節點發生的太晚,導緻“非典時期”這樣一個看似很重要的時期完全隻是作為結尾的工具,如果放到前面的話,整個片子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情感導向妹妹的病情,雖然不是叙事的重要線索,但是會變成全片情感與沖突的關鍵點。這樣最後結尾的處理才會留有韻味和具有張力。

看完也明白為什麼沒有把最佳影片給《美國女孩》了,在題材如此相近的情況下對比,還是《瀑布》略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