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發現月更都有點困難,複工後開始工作,這裡就變成了一個角落,偶爾會想到它,隻是想一下,都不會打開看,本來對于大部分人來講,死亡都是非常隐秘的,甚至從來都不會走進去,那裡被塵封,黑暗的結結實實。

     這一個月看了劇《隐秘的生活》,看了大部分的《暗黑》沒看完,都覺得還行,但是沒什麼啟發,暗黑後面就是數學題,可能數學不好所以沒啥興趣了。後來看完了還是挺棒的,後來《漫長的季節》有借鑒。

     也寫了點東西,寫完就放在角落裡,等待它發光,把我再次吸引過去,就像這幾天想起16年拍的東西,好像可以拿出來見光了。這是我的習慣嗎?還是因為膽怯?

     隐秘的角落背後是更大的世界

《暗黑》三季已完結,館長推薦指數四星

...

...

...

《暗黑》海報

     我也在想,也許我現在升維了吧,很多原來的東西完全沒有興趣,也很不以為然,也許是成熟的表現,雖然很不喜歡這樣定義,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再也沒有完全的放松和快樂時刻,完全想不起來了,昨天和朋友簡單總結一下,也許是自己和什麼人太像了,像是看到了結果,自己的未來,但也有坦然的部分,也許自己就是這樣的命了,生活中還會有那一絲絲小希望,彩票一樣,簡單的小欣喜,作為人的這個維度,就是不懼怕未知,也沒有了未知的希望。

     靈性自由,事物本來面目,我們從來沒有創造,如果人本身即是創造後的産物,用盡一生去做的事,是發現,再把發現的一切歸納,比喻,然後你自己有了一個通道的形狀,這個形狀決定那些認知以怎樣的方式通過,但是無法決定通過後的形态,所以前後我們都無法決定,隻能盡量塑造自身的那個形态,去接納再釋放,這是人的意義嗎?也許!

     你的形狀夠特别那麼有人會向往,大部分人都是粗細不同的管道,因為自然界沒有規則的形狀,我們所有的設計和最初的文明向往是方圓,是規則,是區别自然,當所有人都在努力方圓,你可能是個不規則的形狀。那麼你是另類的同時也是一種形态,隻是現在文明裡又會排斥異類,那麼最後人會得到什麼呢,這短暫的生命體流淌以後會留下什麼呢?

     人本身介于自然與非自然之間,也就是文明和非文明,每個人都是一個兩者的綜合體,并且用其一生去在兩者之間徘徊,求索,最後會以不同的方式兩敗俱傷或者和解,肉體和精神,在沒有文明的時候這兩者是不存在的,精神也不存在,是我們相互的傳播和交流才有的,還是我們的時間和成長期到了一定程度,才有的現在所謂的積累,相比曆史,文明程度幾乎沒有變化,壽命和消耗能增加的同時也在破壞平衡的東西,似乎古代更接近人應該有的狀态,個人對個人的認知起碼是真實的。

     這是館長這段時間角落裡的東西,雜亂,宏大,也許這是應該有的,沒有沉浸在裡面怎麼會體會呢?

這裡會是誰的角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