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22戛納電影節上映的《聖蛛》,不僅替演員紮拉.阿米爾.阿布拉西米赢得“最佳女演員獎”,更以令人窒息的“末日感”震撼着觀衆,與電影《七宗罪》的繼承與互文,讓影片撐破類型的邊界,直抵每個現代人心靈最深處,不斷的拷問“這個世界怎麼了”
在與《七宗罪》類比分析前,先将影片中兩個重要的隐喻闡述如下:①影片名——聖蛛:抛開真實事件,講講影片如何描繪出聖蛛這一影像,在影片出片名之前,有一個“前菜”,兇手抛/屍後,駕着摩托行駛在公路上,一個推鏡,從公路一直推到繁華的城市,此時夜間的聖城馬什哈德宛如一張巨大的蛛網,而危險正經由四面八方向這裡彙聚,被圍困于其中的是女性;②主角rahami的人設:rahami是一位記者,也是一個名譽不潔的女性,由她來調查報道馬什哈德妓/女被殺案,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設定,rahami于妓/女在身份上形成了莫名的聯系,一個是被流言中傷的女人,一個是被生活撂倒的女人,她們之間幾乎可以劃上等号,rahami對于真/相的追尋,為了自己、為了妓/女、也為了和她們一樣的女性。
影片最矚目的當屬與《七宗罪》的互文,saeed與john是飄散于同一時代兩個地域的同屬性魂魄:
saeed在影片中說過這樣的話:(汽車)我非常希望戰争永遠不要結束,有的人成為殉道者,有的人失蹤了,有的人殘疾了,還有些人的母親隻見到一具屍體,而我呢?我憑什麼完好無缺的活下來?(法庭)聖陵旁邊居然有這樣不知羞恥的女人,提供性/服/務而不受懲罰,這才叫粗俗。
同樣在汽車裡john這樣說:隻有在這個肮髒的世界,你們才能義正言辭的說,那些人是無辜的...我們早上、中午、晚上都忍了,但是再也不用忍了,我樹立了典範,我的所做将會引來研究和效仿,直到永遠。
saeed和john都把自己當成是城市之光,用“神賜”的權利去懲罰那些犯錯的人,如果說john給觀衆的震撼在于現場,那麼saeed帶給觀衆的恐懼與無望是持久的,在影片結束時,saeed的兒子ali說“還會有其他的saeed出現的,事實上,我已經被要求過20次,去接過父親神聖事業的火炬,等着瞧吧”,這不寒而栗的感覺讓我想通了為什麼saeed要被處死而不是釋放,因為隻有saeed被處死才能更激發那種繼承的力量,saeed成為了典範,直到永遠。
這個世界怎麼了?完全取決于你怎樣去看待這個世界,somerset在《七宗罪》結尾說“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是值得我們為之奮鬥的,我隻同意後半句”,到了《聖蛛》,結尾ali的話語直接連後半句一起否定。
《聖蛛》與《七宗罪》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命運凝視,過往不再
“生猛瘋格”是《大風殺》類型元素中的一個,甚至可以說是不重要的一個,然而,要在檔期生存,勢必需要一個“賣點”吸引觀衆眼球,“生猛”被從衆多元素中拎了出來,也就合理許多。但,我認為《大風殺》的主基調還是“文藝”(犯罪文藝片),那些殺戮 ...
“拆”字為頭 “暖”作尾
搶了手機店的“眼鏡”和“大頭”一路狂奔,逃至一處老舊小區内,小區的牆面上遍布“拆”字,“拆”有兩個意像——摧毀與新生,這就是影片《無名之輩》要描述的小人物的無奈掙紮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無奈掙紮,遍布命運的捉弄。“眼鏡”(胡廣生),不 ...
《綠魚》:當老港片邂逅詩人李滄東
北京國際電影節挑選李滄東的《綠魚 》(4K)進入緻敬片單,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驚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愛的導演李滄東的作品,另一方面,這部充滿老港片調性的《綠魚》,與李滄東詩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溫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滄東 ...
《遺傳厄運》:一部不事張揚卻餘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節為恐怖同好選了一部很好的片兒——《遺傳厄運》,這是一部不事張揚卻餘味十足的“慢恐怖”,整個觀影過程,前半段像是毫無目的的漫遊,追随鏡頭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遊蕩,一半無趣,一半寡淡;到了後半段,那些寡淡與無趣成了拼湊完整“恐 ...
我們與惡魔的距離~
《看見惡魔》這類題材的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處理成感官意義上的爽片,金知雲顯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時又有着更進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餘,還能重重的在觀衆腦後敲上一錘。故事的主線圍繞李秉憲飾演的金秀賢與崔岷植飾演的張京哲之間“獵人”與“獵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