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頓一生都維持着體驗派的表演方式。死前不久他扮演《1984》裡的奧勃良一角是一個沒有感情沒有人性完全冷酷乏味的反派,伯頓用盡一切努力排除他腦海裡的情感,以變成奧勃良。
“每天晚上我回到酒店後,都要洗個澡換一身白衣服,以擺脫奧勃良對我的困擾”。伯頓入戲之深,以至于要利用睡覺前的時間看着鏡子裡一身白衣服的自己,告訴自己是純白的理查德伯頓,而不是漆黑的奧勃良。
就像《柏林諜影》裡的利馬斯扮演雙面間諜一樣,一天到晚都完全沉浸在這個角色裡,隻有睡覺前才在床上用20分鐘做回自己,告訴自己是誰,以免入戲太深忘記了自我。
奧勃良的這身黑色連體褲,伯頓堅決要求在倫敦薩維爾街為他手工制作,從他對戲服的精益求精可見,他是有多麼在意自己的銀幕形象,多麼注重自己看起來是否得體。
伯頓總是通讀原著和改編的劇本,揣摩透主角的形象和内心世界,然後讓自己作為這個角色活着,離開片場也依舊是這個角色,隻有睡覺前才努力拔出來——我是誰?我是我。不再是戲中人。
伯頓的這個角色得到了評論家的一緻贊譽:
“理查德·伯頓的表演無疑是他在電影中的最佳表現之一。”《新政治家》
《綜藝》雜志:“這部影片詩意的強度将保證票房表現,尤其是理查德·伯頓的出色表現。”
《TIME OUT》雜志:“理查德·伯頓終于找到了他一生都在尋找的一個嚴肅的角色。”
“理查德·伯頓——這是他職業生涯後期最好的表演之一。”《時代周刊》
隻可惜他已經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