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瘋狂享用流行影視文化的這幾年,終于讓我的大腦慢慢構建起了俗套劇情預測電波。從中段開始,看着Igor那欲言又止、眉目傳情的木讷樣子,我就在心裡跪求編劇,他可千萬不要是愛上了Ani啊…在Igor緩緩拿出四克拉大鑽戒的時候,我又在心裡跪求編劇,Ani可不要肉償啊……
比起給這電影打上女性主義的标簽,它不管怎麼看都更像是一部寫late-stage capitalism的小品。在我眼裡,gold-digging也好,sex work也好,最大的反派不是男女不平等,而是後資本主義。這是穩定運行且無法打敗的絕望結構,所有人都被絕對的金錢和權力籠罩。任你有多麼“特别”都好了,在巨大的結構面前都并不“特别”。Igor的暴力(倒拔糖果店)、Ani的肉體,還有所謂的秩序法律的保護(Ani在法庭上歇斯底裡地反駁,最後一刻還揚言要找離婚律師,說自己沒簽prenup,看的出來escort平時下班也沒少看肥皂劇),宗教信仰(Toros匆忙離開Baptism也好笑),在巨富的力量面前都不值一提。
所以我感覺影院裡觀衆的喝彩和笑聲并不是因為劇本有多麼别出心裁,而是再度被階級落差而擊中心靈。四人流落街頭找少爺的橋段,落魄的gang在不同的街頭小餐館裡流連,吃着漢堡薯條,Toros叔罵着當下的年輕人不是玩ins就是玩Tik Tok,多少讓看電影的普通人找到了點和自己生活的重疊的色彩。相比之下人家少爺終究是少爺,就算精神再崩潰也還是要去有低消限制的場所。
另外我覺得電影無法從女性主義的角度被稱贊,隻是因為我極度讨厭“救風塵”的橋段。然而從女性角色的塑造來說,Ani的角色(尤其在一開始)可真不錯。有網友說她淺薄,但她那種既狡黠,又潑辣,不斷找機會爬升的風格實在好(像刻闆印象中的)Brooklyn啊。現在對Brighton Beach真的非常有興趣…如果這部電影Ani是無可救藥的陷入了愛情,那麼我就不是打6分而是2分了,但是看着她盡心盡力抓住每一個機會挽回印鈔機老公的樣子,絲毫沒有在意自己的形象,說白了也是美國小人物為了金錢在hustle,還是非常打動我的心靈。
我對結尾的解讀是,Ani是沒有對Igor有一點感覺的,正如她對少爺也并不是真正的愛情。大概是因為她回到了現實,再次(且不打算回頭地)把自己的身體看成了一張儲值卡,才會爬上Igor的身體。隻要封閉感覺就好了。到這裡就算是呼應後資本主義電影的主題了(人徹底變成工具)。但是在某一刻她大概還是感受到了自己的情緒,因此崩潰了。全篇唯一讓我覺得驚心動魄,甚至想鼓掌的大概就是這段結尾:充滿雨刷器聲音的性,沒有一點欲望和張力。隻有枯燥的摩擦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