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式的電影,第四堵牆的打破,一個家庭主婦版Ulysses在巴黎的漫遊(flaneur)與絮語(fragments d'un discours),一群女性詩意的獨白合鳴,思考越戰、賣淫、城市環境等社會問題的大雜燴。電影中正在生成和擴建的巴黎遠不如50年代塔蒂Play Time裡高度現代化的Tati Ville有趣,而是陷入喧嘩與騷動,于是普通男女的内心也和着這節奏發出不安分的震顫,從生活的表層抽取出哲思,碎片化地訴說着語言的無力、人生的虛實、思想與現實的距離。戈達爾使盡渾身解數牽引觀衆的全部注意力。他的鏡頭總是塞得太慢,視線會不自覺地被莫名其妙的背景吸引(Bangkok宣傳畫、日本藝妓浮世繪、比利時啤酒海報、色塊的對比),聽覺也被不收音導緻的雜音占據(餐館裡和大街上裝修的聲音,孩子放肆的哭鬧和嬉笑,玩具槍的嗒嗒作響),導緻elles的表達持續遭到打破,最終觀衆對她們隻是像标題所說的“略知一二”(2 or 3 choses que je sais d'elle)。戈達爾始終是新浪潮的旗手,他比侯麥、特呂弗、夏布洛爾走得更遠。侯麥在愛情友情的一畝三分地上發揮到極緻,但一直與政治絕緣;特呂弗的電影不如他早年寫“法國電影的某種傾向”那麼大膽;夏布洛爾在揭示和反思社會問題的深刻上可以與戈達爾比肩,但形式遠不如後者先鋒。特呂弗是最具戰鬥力和人道主義的作者,就像電影中低得近乎聽不到的旁白所說的“用理性的混亂展示人的良知”,所以他的電影總是有感動人的力量。
理性的混亂才能展示人的良知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苦難是藝術的perfect recommendation
和卡蜜兒·克勞黛爾一樣美麗、有才又苦難的藝術家,像Orlando一樣多變而迷人。Frida比卡蜜兒幸運,因為Diego不像羅丹那樣嫉妒和榨取卡蜜兒的才華,而始終是Frida的comrade和fellowship。這部電影對婚姻的闡釋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小記《月升中天》
我知道小津不會讓人失望,沒想到田中絹代帶來的是如此大的驚喜。之前隻看過田中絹代演的《雨月物語》和《彼岸花》,印象都不深了,今天才發現是和高峰秀子一樣的才女。如果把小津比作莎士比亞,田中絹代就像伍爾夫在A Room of One ...
侯麥最後的“愛情神話”
補标侯麥的最後一部電影(戲劇)Celadon跳河自證對愛情的忠貞時,劇情曾一度“羅密歐與朱麗葉”或者“無事生非”,或者像希臘神話裡的Pylamus和Thesby。可是Astrea沒有自盡,而Celadon也被仙女救下。Celadon ...
秋風中/秋刀魚之味/刺入我身
小津除了作為導演外,還喜歡畫畫,親手設計電影中的布景,比如《秋刀魚之味》裡的酒吧街上的招牌。他對顔色的運用十分癡迷,演員的服裝顔色與他親自挑選的布景繪畫或者道路往往形成對比,比如岩下志麻的綠衣服和辦公室牆上的紅色花朵圖,桑野美雪的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