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分
這就是AGI,我沒有看到任何人的影子,隻是他自己極盡私人化,極盡不可能之能事的表達。
連《鳥人》那般殷實的作品都有人無法接受,也難怪本作得到如此多的差評。《詩人》中有《鳥人》的影子,卻絕不是重複,而是将其華麗、瘋狂的一面無限擴大,而舍棄了前者的叙事結構。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瘋狂構思,瘋狂攝影,瘋狂調度,瘋狂打光組成的變态創作。這種作品是做夢都無法想象的珍品,創作難度絕不亞于《穆赫蘭道》——盡管我最喜歡并不是最難以創作的部分,而是中部現實的叙述,以及結尾妙極——妙極的處理。AGI的台詞還是那麼精準,每一段長對白都像雪幕中的烏鴉、平地上突起的利刃般尖銳,深刻而精彩。他将關于生命之義、生活之義、歸屬之義這樣多個飄渺而難以捉摸的主題以更加超現實而華麗的方式表達出來,将時間與空間以哲思為根、“昏迷”的現實主線為藤,纏繞交錯;化作一粒鑽石,又磨砺作塵埃,在天上飛了150min,最終極其精準的落到那一個小小的的高爾夫球洞裡。無數次我試圖猜測AGI要如何處理一段情節,他處理的方式總要比我更瘋狂。我偶爾會抱怨這樣的處理太無趣,我的想法更妙,而随着劇情推進,現實又一次次讓我打臉,告訴我:他的想法的确更好。這樣與導演的博弈,也不失為一次歎為觀止的觀影享受。
AGI對平衡的把控是尤其迷人的,以一個漫長的俯拍長鏡頭起筆,狂野地昭示了“夢、荒漠、飛翔”的意象;将孩子“塞回去”的意象則來得生猛,我竟沒有第一時間看出其目的,中期發覺暗示死胎,還有幾分暗暗佩服其設想之妙。前四十分鐘連珠炮似的超現實場景輸出,換來一場極接地氣的父子間酣暢淋漓的室内對手戲。沒有一個近景,可以說完全是憑借着語言的魅力統治着這一個段落,卻妙趣橫生,令人目不轉睛。随後就是由談話主題轉到男主紀錄片拍攝現場,再轉到放映現場,接着轉至觀衆的掌聲,告訴我們這是男主獲得的一個極重要的獎項的頒獎晚會。此處于當時看是現實,到結尾被再證是幻想,但男主與好友的長對白不妨暫且看作“現實”,作為各種讓人迷惑不解的情節後的一個調劑。此處的亮點在于一波小小的“反轉”式筆法,導演在試圖迷惑你将前面1h的全部内容歸結為男主角所拍攝紀錄片的内容,但又特意表述的模棱兩可,僅僅明示了“列車漫水-露天房子”這一處。盡管最終也沒有一個确切的答案,也許每一個意象全部另有所指,卻絕對是一處值得深剖的處理。同時,它讓人瞬間打起精神來,告訴你這部電影沒那麼簡單,需要整理好疲憊的眼睛,來接受下一波沖擊。兩次長對白結束,AGI大概也覺得讓我們這些觀衆緩解的差不多了,貢獻了一場迷人的舞會(真的十分迷人,比《曬後假日》那場舞會強出100個《畢業舞會》);與父母交談的超現實場景後從母親的公寓推門而出,緊接着立刻轉場到整部電影的小高潮——就是令我有些迷惑,長達30min的“街道漫遊”。從空曠寂寥走到熙熙攘攘,再走到橫屍遍地;從白天走到黑夜,再爬上宗教、曆史的高山。即便我難以看懂其奧義,也絲毫不妨礙我享受其影像之醉人魅力。這一段才是整部電影最“不可能拍攝”之段落,前期男主與妻子那一場精彩的室内追逐戲隻能稍落下風。接下來畫面驟然一變,變得明亮起來。海邊這一段其實是我不太get的部分。下一個妙筆要等到機場的那一幕戲。AGI對語言的雕琢令我隻想拊掌歎服,最尖銳的話語對應着最核心的主題。刻薄的話語血淋淋地撕開的是男主心中最脆弱的傷疤。
真正讓這部電影由8分升華到9分,甚至第一觀感直沖五星的處理,來自于結尾。這個結尾妙到什麼程呢:就好像你面前的地上散落着一顆顆鑽石碎片,它們閃耀着金色的光芒,但究竟是碎片;突然,你發現一根線,伸手一提,這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鑽石竟被這根線串聯在一起,一齊被你拉了起來,就像一串美麗的風鈴。《詩人》的收束,即是那根串聯傳奇的線。他讓每一個看似無厘頭的鏡頭,每一段莫名其妙的台詞,都有了不止一處呼應與指代,這樣完整的劇本幾乎巧奪天工。可遇不可求。
這樣一部電影,“油膩”是看不出來的。但盡管它多次戲谑着人目光的短淺,生命的狹隘,AGI并沒有拿它比較于曾經的自己,因為單憑懷舊絕拍不出如此深邃的作品。他是在自比現在的自己,無數難以解答,也許不需解答的問題,都被他通過這一個個“自戀”——我更願意稱之為“自信”——的鏡頭展現給觀衆。且是一次精準的傳遞。這是一個電影人最幸福、最值得自豪的時刻,亦是一位觀衆最不該刻薄的時刻。
最後,同《鳥人》一樣,我不得不感慨:沒有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是一種遺憾。但對于《詩人》,也許第一遍不在電影院看也并非壞事。那些繁複的鏡頭,極深刻的台詞,有幾處可以回放重看。以及最後,男主走出沙子堆成的房間時,我竟與他一起站起來了,走上前,伸出手:仿佛要透過電視觸碰他。那一刻,電影的魅力絲毫不掩飾的展露于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