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一代》實在太暧昧了。

6分。怅然嗎,當然怅然。氛圍到了嗎,也到了。有感覺嗎,有感覺。崔健最後的《繼續》也很準确(甚至沒有放前幾句,直接從中段開始,因為歌詞太過炸裂)。但是論電影,這部實在太不合格了。前半段的質感由成功的作品托底,雖然碎片不連貫且表意有些太過明顯(這些直白的語音播報式抒情,以前的賈樟柯是不常用的),但是還是能看的,還是有氛圍的,僅憑其影像的再現和作為奇觀和現實的互文性、糾纏感、暧昧性,這些片段依然是很值得玩味的。

但是後半段的當代一出現,實在崩塌地太徹底了。視聽語言和台詞,表演,調度,表意方式,都流露着一種大四畢業要拍畢設,且要緊扣時代但又不懂得克制的學生作業質感。那些表達核酸、口罩、抖音和它代表的媒體現狀、人工智能的段落,太學生作業了,有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他自己自知嗎?賈樟柯自己的大四可是要比這高出十萬八千裡。問題在于什麼呢?把握某個具體時代的質感的能力,是太過于難得的。賈樟柯現在幾乎完全完全喪失了這個能力,他以前有多精準,現在就有多稚拙。導演在現在太容易被同化,太容易喪失對社會直觀感受、對影像直觀感受的敏感度。我們的大導演有至少80%一旦功成名就,便會在影像認知和質感的感知能力上斷崖式跌落。就看紀錄片的拍攝,賈樟柯從《海上傳奇》(已經有了下降的迹象)到《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就能看出這種跌落。趙濤的漫遊式表演,問題不在趙濤,在于導演。這種漫遊在當代的銀幕上,是不克制但又想表達自己的舊時代的幽魂,并且無法自圓其說,隻能什麼都不說。這樣說是一種擡舉了,實際上這種漫遊式景觀呈現的失敗是最直觀導演功力喪失的明證。

賈樟柯的魅力在當下在于他的抽象,暧昧。他比其他幾位飽受調侃的大導演更抽象和暧昧。他來源于真誠的“再現”本身,來源于感知的出類拔萃和對于景觀的大師級把控。但是當下他喪失了這種感知嗎,我認為有,但罪不至此。并且他依然真誠,在發言時保持着對于生活敏感度,在話題上依然敢于觸及很多事情,在活動上依然為了電影的未來奔走相告。

這種矛盾感就像這麼一件事情:當我們看到賈導演“代言”勞力士,并且上了勞力士的廣告,身穿黑衫外套,帶着墨鏡,這種抽象感到了極緻。抽象的概念本質上在于暧昧的理解性。他不屬于這裡,他到達了這裡,但是回頭不是,向前不能,他已經絕對成功,但是他隻能帶上了手腕上的綠水鬼。

但是這也絕不是說他不可以享受這一些,也不可以奔波于酒局。這恰恰是賈樟柯可愛的地方,因為他在勞力士之外,還有另一面。沒有這些契機應酬以及地位,就沒有他為中國電影當下的環境做出的那麼多貢獻,他真的熱愛電影,熱愛這個社會。哪怕就針對本片而言,現在再次交出一個如此的叩問,不問力度和真誠如何,也是極為珍貴的。他一定知道好電影的标準是什麼,他一定知道那些叙事以及鏡頭的分寸在哪裡,他最清楚優秀的文藝片的樣貌是什麼,賈樟柯仍然在努力回顧曾經的自己,隻是他當下的處境和能力已經不足以拍出又一個《站台》了。他所處的地位,和那些奔走相告為中國電影發聲的東西,耽誤了他作為一個純粹的觀察者的思考,可以說一定程度上,他的電影犧牲給了中國電影。但這也恰恰是他可愛的地方,暧昧中,有兩個賈樟柯。

賈樟柯電影的擰巴,就是那個勞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