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5/8.6
久仰,據稱是安哲安哲最好的一部。倒數第二場安哲,果然是集大成之作,最具史詩氣質的恢弘傑作。從個人履曆到集體記憶再到民族曆史,深入骨髓地揭示出三位一體的悲劇宿命。
觀影體驗上,前期略困沒看進去,五十分鐘後則徹底投入。視聽效果很贊,但略有一絲設計痕迹,表演略有刻意誇張、不自然之處。
先補充下拍攝背景:“世紀末年,安哲正漸漸被束之高閣,蒙上了陳腐和過時的影子。這暮年晚景,這輝煌過後的失落和無語,讓他漸漸沉寂。徒有尊榮的地位和衆人的敬仰……”然而,“希臘”三部曲點燃了安哲羅普洛斯全新的雄心壯志,與其說他是在完成最後的作品,不如說是為長久以來的電影夢想畫上圓滿的句号。“希臘”三部曲不僅創下了希臘電影史上拍攝資金的最高紀錄,而且,其宏大規劃也是史無前例的,這是新世紀對過去的舊世紀的審視和回望。
作品賞析:
故事所發生的年代背景則開始于1919年俄國内戰奧德薩紅軍的入侵,再穿越過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意軍、德軍入侵,最後結束于1949年希臘内戰。
開場的古典樂即奠定了史詩和悲劇色彩,渾圓厚重的曆史和詩意的視聽語言在此彙聚,不愧為安哲幾十年來的集大成之作。
首先,作為希臘三部曲之首和希臘近代史三部曲隔空呼應,1936年的歲月、《流浪藝人》中歌曲和群衆反複遊行的場面、載旗的場面、酒館音樂會突發政治風波;《悲傷草原》與《流浪藝人》不同,盡管都是處理20世紀上半葉的希臘曆史,但《流浪藝人》更注重政治和曆史層面,而本片則更為情感化。前者側着群體性,而後者側重于個體-家庭維度。“《流浪藝人》是按照曆史大事記形式的編年體加以構建的,它更着重于描繪曆史的風雲變幻和群體在曆史變幻中的命運。本片中對曆史和政治的表現被安排在了故事情節的側面。”
此外,漂流的扁舟呼應漂泊三部曲的漂泊羁旅,兄弟在邊界重逢則呼應邊境三部曲的分離。
他說:“我的生隻拍過一部電影。”随着年齡的增大,安哲的情感越來越柔軟,更關注人性的力量。這是他一輩子創作的主題所達到的最高峰。而和此前不太相同之處在于:當有人問到“希臘”三部曲的主題是什麼時,安哲羅普洛斯堅定地說了個詞:愛情。
片中運用了很多自然元素,如篝火、還有無處不在的水:水滴聲,永遠漂泊于的水路……水既是連接也是分離的象征。當然,木筏和洪水泛濫使我們不難想到大洪水的神話。
火車則串聯起曆史的脈搏,切斷、分離又連接着彼此。手風琴的呼吸與吞吐貫穿整部影片。
個體沉浮和民族命運形成深層呼應,漂泊、落寞、分離……
“對于國家來說,曆史、戰争和死亡是永被人牢記的傷痛;對于家庭來講,家族、村落和洪水則構成了另一種悲劇,愛蓮尼和她的兒子相遇後又分離,結果兩個兒子在内戰中由于分屬不同陣營和相互殘殺。家族家庭的命運就這樣與國家的動蕩糾結在了一起。”
最難得之處在于影片在對曆史進行深沉反思後,又同時産生出一種高尚的人性層面的的光輝,二者融合得自然恰切,曆史被悄然地引向現代人幹涸的心房。
“盡管他的電影具有極強的史詩性,但這種史詩性并不是靠宏大的場面支撐起來的,而是依靠影片節奏的内在律動、情節結構的跌宕起伏和影像中各元素的曆史辯證關系來實現的。所以在他的電影裡,很少出現黑澤明式的恢宏場景。”
本片中參考的三大神話原型:“一是《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二是《七将攻忒拜》(Seven Against Thebes)中描述的俄狄浦斯的兩個兒子發生争戰的故事。最後則是俄狄浦斯的兒子波呂涅刻斯死後, 他的女兒安提戈涅去尋回屍體的故事。這些故事都發生在雅典西南方的忒拜城附近,現仍保有故事發生的遺迹。”
第一則是殺父娶母的情節,在劇中還原為男主和女主的私奔。
第二則《七将》則表現為兩個兒子的争鬥,但他們并不是因為私仇而争鬥,而是因為家國動蕩才從屬于不同的陣營,這種政治和曆史的荒謬落在個人身上,頗有《地下》與《百年孤獨》的氣息。
本片難得采用女性主人公作為曆史殘酷車輪下的幸存之見證。影片直至結尾也沒有爆裂的時刻和奇迹出現,一切情思均寓于兩聲絕望的悲啼……
神話在曆史的動蕩中再次顯現,但這一次沒有奇迹出現。有的隻是真正的痛苦,真正的分離和放逐、無奈和嗟歎。
ps.一定要拉片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5 A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8 A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8.6 A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8.8 A
選角/表演 7.8 B
25.6.29小西天
觀感和簡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三刷觀感簡述
A9.0從兩年前初看時不明就裡,到今年第一次完整看下來時雲裡霧裡,到二刷有所感悟,再到今天似乎可以切入其中了。從最初想打三星,到二刷不忍打四星,到這次終于可以安心打五星了。塔可夫斯基之所以能所創作的純粹完美融貫的影像,一方面他是超絕 ...
觀感
B+7.9中規中矩的佳作,沒能完全理解也沒能驚豔到我。前期幾次咪眼,人物關系、時間線和劇情線都沒梳理清楚,隻覺得穿過一層層迷霧就像林奇電影的一次次夢醒。同屬大導演的遺作,讓我聯想到《閉上眼睛》和《犧牲》,均在異地拍攝,野心勃勃卻都有 ...
RBG和女性主義小談
B+7.8/7.9由于預期偏高,着實有些失望,隻能算還不錯的紀錄片而已。相比豆瓣9.5的高分,還是友鄰的8.4更靠譜些。影片和人物的生平事迹都沒有想象中的恢弘和沉重,而是相對輕松诙諧的表達,流水賬的叙事手法和碎片化的視聽語言,場内不 ...
觀感
A8.4/8.5,四星半。老年文德斯加日本,奇妙的交融與碰撞。觀感遠超預期。也可以叫《文藝老年的平凡生活》,文藝作品含量較高。關于人物和主題:對我很大的生活啟示是文藝理想如何融合到現實的生活之中,不沖突違背反而可以升華結合。一方面落 ...
觀感和簡評
A8.5濱口畢業作品,也是我的第一部濱口。受到一碗大力推薦,果然佳作超出預期,即便是吝于褒獎的我也不得不佩服,而且是碩士畢業作品!發現他是個偉大的時刻,在今天我們還能拍出這樣的電影!沒想到本片也過去十幾年了,不知道現在的濱口修煉到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