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劇版的差距還是蠻大的,雖然重要的要素,松重豐的五郎還在,但是更核心要素,孤獨,缺失了。
孤獨的美食家核心是一個人随心所欲的享受美食,不用與人交流,把感情全部投入到美食中。
而本片呢,有了一個完整的劇情線,就必然完成五郎大叔要頻繁的和他人互動,這種感情劇情上的互動,削弱了美食的戲份,弱化了影片的核心魅力。
缺失體現在故事上,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台詞上的清湯寡水。
在劇版裡,五郎的内心台詞其實是以近乎俳句那種略帶藝術氣息的文字來展現的,它對于食物和味道的描寫頗具浪漫主義色彩。
而反觀電影版,卻是明顯直白話了,幾乎沒有像劇版那樣用大量的形容詞來展現内心獨白,甚至内心獨白的戲份也少了許多,在最後吃炒飯和拉面的片段,甚至放棄了内心獨白戲,這就是對孤獨的美食家的背叛!
更讓我這個老孤獨劇迷失落的是,本片中完全放棄了劇版每集最高潮的部分——戰歌響起,最後一口的收尾。
這是最大的敗筆!
這個敗筆讓本片完全失去了最核心的ip要素——讓觀衆看着饞!
最終把影片平庸成了俗套的治愈片
最後忍不住說,是久住昌之和松重豐共同擡起了孤獨的美食家這杆大旗,二者缺一不可,本片也告訴了我,松重豐當導演還是差點意思。
不孤獨的美食家,不是五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如果我們現在走到大街上、商場裡、海邊、公園中,大部分拉着孩子的,是媽媽。無需否認,我家也一樣,和孩子的相處時間,女性要比男性多一些。所以我們當想到大手牽小手的時候,大部分想象到的畫面會是媽媽和孩子。而銀幕上,給觀衆留下印象更深的關系 ...
一部帶有文藝氣質的電影,對于高潮節結尾的訴求,總是趨同的——要有一個讓人印象鮮明的帶有足夠象征意義的大場景,主人公一衆要在這個大場景裡移動,很多導演願意把這種鏡頭比作躍動的油畫;《想飛的女孩》也在遵循同樣的路徑,不過所畫的這幅油畫最 ...
觀看《魔法壞女巫》時,我忽略裡面一會兒綠一會兒粉的粉綠CP,也無視了千篇一律的“我不被認同”和“我就是我”的反複拉扯。如果把本片上下兩部放在一塊看,那就是一開始以為是反傳統,最後發現是個前傳魔法、王子、公主,非我所欲也;在魔法學院的 ...
看完《因果報應》,我的心聲是——最卑劣的惡行總出現在生活裡,最酣暢的複仇總發生在故事中。阿裡現在海外市場上的眼光越來越毒辣了本篇影評我并非想讨論因果,也不是複仇,而是想細說一下,究竟是什麼要素,讓我們在看完影片之後驚歎不已。是因為主 ...
《出入平安》結束的最後一個畫面,是一衆人物在寫信,為一個陌生人代筆,将會送給另一個陌生人。溫暖的色調下,衆人圍在一塊,那張寫了一半的信紙,染了些許血污。每個人都将自己最暖心的話送上——要吃飽啊、我這裡能吃到手擀面一切都好、要緊緊地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