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所有的導演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陳凱歌拍武俠,似神話,玄幻迷離;張藝謀拍武俠,融意境,東方美學;徐克拍武俠,超現實,魔幻前衛。
而李安在《卧虎藏龍》中,則為我們诠釋了不一樣的武俠江湖:存在和虛無,自由和規則,頗有點道家禅學的意味。

看電影,跟年齡閱曆很有關系。
記得幾年前第一次看《卧虎藏龍》,我并沒有看懂。
隻覺得章子怡和周潤發,兩人在竹林中的那場打戲,精彩唯美,其他的細節印象模糊。

更弄不懂,為什麼玉嬌龍最後會在武當跳下山崖。
如今重刷一遍,我被玉嬌龍的簡單純粹、執着追求,被她的江湖夢和愛恨情仇所深深打動。
影片結束時,眼眶濕潤,感慨萬千,欲語淚先流。
從玉嬌龍的身上,我看到了太多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包括現在都還有。
不羁狂放,憤世嫉俗,熱愛自由,向往美好。
私認為,這是打着武俠片的幌子,講所有青春成長的愛與痛,講人要真誠面對自己的内心。
說到底,人人心中都藏有一個玉嬌龍。
那麼,影片結尾,玉嬌龍拎着青劍,如願闖了一趟江湖。在武當山也見到了等待已久的小虎,為什麼最終會選擇跳下山崖?

這次重看,内心答案再也清晰不過了。
經過了江湖中的愛恨情仇,玉嬌龍明白:沒有絕對的自由。權力與規則,才是運行這個世界的枷鎖。玩夠了,也玩累了,沒有什麼可值得留戀了。
所以,不如歸去,把自己交給天地。

一、身處圍牆之中,心在江湖深處。
玉嬌龍雖然年紀輕輕,但她是有慧根的,天賦秉異,悟性高。不然李慕白也不會執意想收她為弟子。
八歲便成了碧眼狐狸的弟子,碧眼狐狸給她描述的江湖,快意恩仇,無拘無束。圍牆之内,庭院深深,簾幕無重數。官宦人家的大小姐,一舉一動均要守規矩禮數。
于是圍牆外的江湖,對玉嬌龍産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她理想中的江湖,就一個可以讓自己逃離束縛禁锢,繁文缛節的地方。
可是當她真進去刀光劍影一番,才發現江湖也是有規矩的地方,要講人情禮義。
吃頓美味佳肴,用幹淨的茶杯喝水,洗個舒服澡,換身幹淨的衣服等等,這種基本的生活條件,讓從小衣食無憂的玉嬌龍備受苦惱,難以滿足。

原來江湖人這般俗氣,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玩。
在理想面前,玉嬌龍一直仰慕李慕白大俠,心裡以為是正氣凜然,仙風道骨般的人。
真正見面後,卻發現,李慕白和貝勒爺交好。一個是自己視為權利和禁锢的官府世家,一個是從小崇拜的江湖大俠。
這種現實與理想的落差,讓玉嬌龍憤怒、失望。
她藐視李慕白,認為他和所有的朝廷官員一樣,腐敗世俗。所以李慕白再三收她為徒,想要她拜師,她都誓死不從,她害怕跳入另個一牢籠中,一切都是他們的圈套。

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抛。
在愛情面前,玉嬌龍和小虎都有一顆赤子之心。
愛上小虎,是因為他的出場,讓玉嬌龍第一次享受到掙脫家族束縛的快感。小虎外号叫大漠中的“半邊雲”,專門打劫經過的京城官員,靠搶劫金銀珠寶為生。
他鐵漢柔情,潇灑野蠻,像一匹脫缰的野馬,帶着玉嬌龍,感受到了大漠生活的粗狂豪邁,自由自在。并在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日子。

沙漠分别後,小虎忍受不了愛情的思念,他帶着玉嬌龍留給自己的定情信物,一把玉梳子,一路追随到京城,隻想見到玉嬌龍,帶她回沙漠。
但此時的小虎,在京城的衆多勢力中,早已沒有了大漠的豪情萬丈,被玉嬌龍拒絕後,在婚禮上大鬧搶親,卻被官兵追成了喪家之犬。
而離開沙漠後的玉嬌龍,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她有了青冥劍,學到了更厲害的武功,見識到了更厲害的人,有了更大的野心和全新的欲望。
所以,當小虎再次出現後,她自然不會甘願做回小虎眼裡的那顆星星。在她的心裡,小虎隻是個為情所困的純真男孩。
雖然他們彼此相愛過。但如今,男女情愛,已不是心中最重要的。
玉嬌龍想要的,是更廣闊,更自由的江湖世界。

三、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終止之時,尋覓的過程亦即失去的過程。
在親情面前,從小到大,除了父母,身邊陪伴時間最長的,就是她的師傅碧眼狐狸。
這是一個邪門歪道,心術不正的江湖毒婦。當年她施計毒殺了李慕白的師傅,被官府和李慕白多年追查,卻不見蹤影。
其實她一直隐藏身份,躲在京城玉府,在玉嬌龍身邊當貼身嬷嬷,外人都以為她是個普通的下人。碧眼狐狸發現了玉嬌龍練習武功,天賦秉異的一面,一心想把玉嬌龍培養成她的接班人。
于是暗中教授她武功,從八歲一直到玉嬌龍成年。耳濡目染之中,玉嬌龍練就了一身好功夫,與對手過招時,心狠手辣,毫不留情。

玉嬌龍也甘願做碧眼狐狸的徒弟,内心把她當做自己的親人。即使後來,她發現自己的武功比師傅還要厲害時,她都沒有展示出來,怕師傅傷心。
在碧眼狐狸和李慕白的一次對決中,玉嬌龍出手救了自己的師傅,這時碧眼狐狸才驚恐地發現,原來所謂的徒弟,早已身手不凡,武功在她之上。
她憤怒,懊惱,羞愧,痛恨玉嬌龍背叛自己。終究,惡人永遠都改不了惡的本性。
玉嬌龍一直信任碧眼狐狸,以為她會永遠視自己為大小姐。在臨死前的最後一刻,碧眼狐狸咬牙切齒的咒罵: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要殺掉這個徒弟。
這對玉嬌龍來說,無疑如遭雷劈,失望透頂。
在最後一場三人對決中,李慕白為了救玉嬌龍,身中毒針而亡。
此時,玉嬌龍才發現,原來一直被她厭惡,想收他為徒的李慕白,或許才是她多年苦苦等待,内心真正想追随的師傅。

四、道法自然,唯有心靈上的自由,才算是真正的自由。
李慕白死後,俞秀蓮對玉嬌龍說:“不論你對此生的決定為何,一定要真誠地對待自己。”
其實這句話,對玉嬌龍來說,何曾需要人教。
面對心中理想的江湖世界,為了追求極緻的自由,每一次選擇,玉嬌龍都誠實的面對了自己,一意孤行。
可惜她一直沒有意識到:自由的要義,從來不在于選擇的結果,而在于認清自身命運之後,依然能夠有所選擇。
李安導演将最後的離别,安排在武當山上,别有用意。
因為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要人擺脫外在的一切名、利、權、聲、色等欲望乃至社會的禮法規範的束縛,如此,就可過着自然的恬愉境界之生活。
李慕白在電影一開頭說“閉關時,我感到很深的寂靜,時間和空間都不存在了,這使我難以承受。”
當玉嬌龍站在懸崖前,凝視雲海茫茫,内心一定也是這樣的感受。
她和小虎最後的幾句對話,仿佛在和自己的青春告别。最後,玉嬌龍縱身躍入雲海,像一隻鳥兒飛向山崖。

一種夾雜着青春的倔強和悲傷,向我迎面撲來,仿佛自己的心也跟着她,無限墜落而去。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終止之時,尋覓的過程亦即失去的過程。
武當山上,隻留下小虎一人,痛徹心扉。
原著中,玉嬌龍最後跳崖,并沒有死,死的隻是玉府大小姐的身份。世上從此多了一個女俠。
但江湖裡卧虎藏龍,人心也是這樣,是非對錯,恩怨情仇,誰又能說的清呢?

縱觀整部影片,李安導演之所以給予玉嬌龍這個角色濃墨重彩的描繪和青睐,想必年輕時候的他,身上也有幾分相似的性格。也許現在也還有。
否則,怎麼會想到這麼詩意又禅意的結尾?
劍未配妥,出門已是江湖。期待李安導演能為我們呈現更多優秀的武俠片。

【藍小嗨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