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根據真實的曆史事件改編的迷你劇,該劇在著名影評網站IMDb的評分高達9.7。
“爛番茄”新鮮度為96%,口碑超過《權力的遊戲》,成為HBO史上口碑最高的劇集。
《切爾諾貝利》

這部劇事件的背景,是1986年4月26日淩晨1時23分,前蘇聯烏克蘭普裡皮亞季市核電站4号機組核反應堆爆炸。
大火燃燒10天,爆炸緻20萬平方公裡土地污染,650多萬人受災,堪稱人類曆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大概因為事件本身,有很多觸目驚心和發人深省的東西,這起慘劇發生以來,多個國家都曾以該事件為背景拍攝過影視作品。
比如2012年好萊塢制作的《切爾諾貝利日記》中,講述了一群美國年輕人為尋找刺激,前往切爾諾貝利探險。
2014年俄羅斯推出的劇集《切爾諾貝利·禁區》中,虛構5名年輕人“穿越”回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件前,嘗試改變曆史。

多國人員聯合制作影片《切爾諾貝利的女人們》,則将鏡頭對準那些災後仍固執地留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生活的女性。

她們飽受甲狀腺癌的困擾,但依然固執地留在無人區裡耕種打獵,不願離開故土。
今天要介紹的這部劇《切爾諾貝利》,則以當年主持事故處理的蘇聯核物理專家瓦列裡·列加索夫的回憶和經曆為主線,将觀衆帶回1986年那個災難時刻。
展現上到前蘇聯高層,下到普通市民、消防員和士兵等在這起事件中所受的影響。

該劇精彩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在平鋪直叙講述一個曆史和社會事件。而是很有既視感地展現地核洩漏引發的種種後果。
且在力求還原真實的基礎上,設置懸念和矛盾沖突,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影片開頭,第一批消防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派往核電站爆炸現場滅火。
不知情的民衆們看到天空中的藍光,紛紛贊歎太美了。
影片中的前蘇聯高層,起初也沒有意識到整起事件的嚴重性。

直到本劇的男主角,主持事故處理的蘇聯核物理專家瓦列裡·列加索夫,道出了核超乎想象的力量和事态的嚴重性:
“關于人員傷亡,一名消防員的手被嚴重燒傷,就是因為他碰了反應堆廠房外地上的一塊表面光滑的黑色礦物。
這裡表面光滑的黑色礦物就是石墨。如果在外面的地上都發現了石墨,就意味着爆炸的不是控制箱,而是反應堆核心爆炸了,反應堆暴露了。

石墨反應堆,使用鈾235作為燃料,鈾235的每一顆原子都像一顆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的子彈。能穿透它所觸碰的一切。
木頭,金屬,混凝土,人的身體。每克鈾235含有超過十萬萬億顆這樣的子彈。這才隻是一克。切爾諾貝利有超過三百萬克。

現在,它着火了。風會帶着這些放射性物質穿越整個大陸,雨水會把這些放射性物質落到我們身上。
數以萬億計的子彈就潛藏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在我們喝的水中,在我們吃的食物中。大部分子彈在一百年會一直發出輻射。”

列加索夫教授甚至向官員們講述了人受到超高強度輻射後的變化:“首先會破壞細胞結構,皮膚起泡變紅變黑。
之後有一段潛伏期,有一兩天時間看起來很好,接着骨髓壞死,免疫系統失效,器官和軟組織開始分解。
動脈和靜脈像篩子般破裂,無法再為他止痛,他會疼到無法想象,三天到三周後,必死無疑。”

可是官員們仍然怕引起恐慌,沒有及時警告民衆,忽視了列加索夫的警告。
直到一幕幕慘劇發生,曾到事故現場的消防員被大批送到醫院救治,狀況每日愈下,皮膚潰爛,面目全非。

一些民衆開始出現嘔吐等反應,官員們才開始真正意識到事态的嚴重性。
但由于沒有及時決策,官員們失去了寶貴的時間,整起事件愈演愈烈,災難像被推到的塔羅牌一樣接踵而至。

他們首先面臨的棘手問題是滅火。
暴露的反應堆核心在露天的情況下起火是件危險的事情,不單會引起不間斷的核裂變反應,鈾原子會釋放更多的能量和直接輻射,讓情況雪上加霜。
火還會向空中釋放大量的濃煙和塵埃以及碎片,空氣會把核污染物帶到其他的地方。

負責救災組決定将上千噸沙子和硼傾倒在反應核之上,中斷核裂變反應。但直升機接近反應堆,又談何容易。

經過一番折騰,最終火終于熄滅了(據媒體BBC事後的真實報道,盡管輻射殺死了數名飛行員,但是當時幾乎沒有中子吸收物達到核心。)

剛滅完火,另一個危機又出現了。
由于最初消防員不知情況,核電站地下室裡有兩萬噸消防員滅火時灌進的水。
它們一旦與反應堆的高溫接觸,就會變成水蒸氣,有極大可能引發剩下的三個反應堆爆炸。
那時不僅直徑300公裡内的區域将被摧毀,整個歐洲都将因污染而寸草不生。

于是三位壯士自告奮勇,進入地下室排水。萬幸的是,排水也成功了。(讓人悲戚的事,曆史上确有其人,其中一位在救援不久就犧牲了。)
這部劇劇情很緊湊,觀衆被抓住的心還沒落下,又一個扣人心弦的情節來了。
在官員們終于又松一口氣的時候,列加索夫又帶來一個壞消息 。
有可能有核熔毀發生的風險,地下水被污染,那對覆蓋大範圍區域的居民,甚至子孫後代,都将是一個可怕的災難。

于是四百名曠工,在知情的情況下夜以繼日連續挖掘一個月,防止核熔毀。
地下是四十多度的高溫,他們卻被軍方阻止使用電風扇,因為氣流會讓他們的身體吸入更多的有害物質。

(據說,這些礦工裡,至少一百人活不到四十歲。)
在解除了最緊迫的危機後,接下來,是處理廢墟裡露天的石墨碎塊的工作。
列加索夫又一次提出了一個在人類曆史是不曾有過現存解決方案的問題,廢墟上有超強的輻射。

在最強輻射地方,月球探測車也是束手無策,上面那種程度的瑪夏射線,能穿透任何物體,粒子足以立馬能摧毀芯片的電路。
派人上去?同樣是危險重重,在那種強輻射地方,人即使穿全防護服,站兩分鐘壽命減半,站三分鐘,保證幾個月後就魂歸西天。

後來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英雄們還是義無反顧地上了。不能用機器?用人?不能站兩分鐘?就及時到現場兩分鐘火速處理,然後撤離。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錯。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善後工作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劇情再次為我們還原了當時觸目驚心的一幕幕。

由于死後屍體仍具有高強度的放射性,蘇聯政府用鉛棺将他們埋葬,然後用混凝土封閉。方圓數公裡的一草一木被清洗或者摧毀。

當時那些消防員的衣物至今被保存在醫院的地下室,輻射指數仍是危險等級。
封鎖區裡的民衆被緊急撤離,他們被告知暫時離開,卻不知自己永遠無法回到自己的家園。

為了清理高能放射性物質,蘇聯在之後數年裡動員了60萬人進入這片無人區進行持續的“清理活動”。
隔離區裡遭核輻射的狗和其他家禽被射殺,參與清理活動的很多人也因輻射生病或死去。

該劇有兩個地方發人深省。
一是在劇中暗埋的另一條線,列加索夫和另一位科學家層層發掘和揭露核電站爆發背後的真相,最後直指如下幾個事故原因。

一是當地政府和官員以及總工程師為了隐瞞自己的過失,沒有向上級及時通報真實情況,二是前蘇聯的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有的設計缺陷官方起初卻拒絕承認,三是核電站操縱員操作失誤。

這部劇推出後,曾有俄羅斯媒體指責西方試圖抹黑俄羅斯。
或許他們的指責不無道理,但對任何國家的政府來說,在任何的災難面前,把全人類的利益、把子孫後代的利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決策的首位,或許才是真正有擔當負責任的行為。

(頓時想起特朗普先生最近面對新冠肺炎的各種甩鍋行為,忍不住呵呵五分鐘)。
從另一方面看,當時的前蘇聯政府,确實面臨決策的兩難境地。

有一種說法,有時政府的很多決策,都處在兩難甚至幾難的境地,每種決策其實都各有利弊,大多情況下,政府不過從決策籃子裡,選擇了相對合理的,然後根據靜觀事态的發展。
當時前蘇聯那些所有默默無聞的英雄們,也為阻止災難向全人類蔓延,做出了偉大的犧牲。

第二點,這部劇對我們做了又一次的警示,人類永遠不能傲慢自大地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主宰,永遠要對宇宙的一切懷有敬畏之心。
7月10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下令開放切爾諾貝利隔離區,為遊客打造綠色參觀走廊,并取消拍攝照片和視頻的禁令。

甚至有模特光着身子,跑到切諾爾貝利拍“半裸”照片,博人眼球。

科學家經過計算,切爾諾貝利要恢複适宜人類居住的狀态,還需要兩萬年。

總之,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曆史,銘記曆史吧,請記住下面一組組真實的數字。
2017年,切爾諾貝利的新石棺建成,耗資2 0億美元,可維持100年。災難所造成的輻射劑量是二戰爆炸于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至1992年,已有7000多人死于這次事故的核污染。切爾諾貝利實際死亡人數,永遠不得而知.
一般估計死亡人數4000到93000人,蘇聯官方死亡人數,從1987年至今未變,31人……

事故後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員死亡,其中1/3是自殺。
參加醫療救援的工作人員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記憶喪失。
時至今日,參加救援工作的83.4萬人中,已有5.5萬人喪生,七萬人成為殘疾,30多萬人受放射傷害死去。

爐心爆炸後,烏克蘭白俄羅斯罹患癌症的人數暴增,人數增加最多的是兒童。

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蘇聯15萬平方公裡的地區,那裡居住着694.5萬人。
由于這次事故,核電站周圍30公裡範圍被劃為隔離區,附近的居民被疏散,莊稼被全部掩埋,周圍7千米内的樹木都逐漸死亡。

在日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10公裡範圍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事故發生後10年内100公裡範圍内被禁止生産牛奶。
不僅如此,由于放射性煙塵的擴散,整個歐洲也都被籠罩在核污染的陰霾中。臨近國家檢測到超常的放射性塵埃。

糧食、蔬菜、奶制品的生産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聽到這些數字,您此刻的心情可能和我是一樣的。希望曆史被銘記,英雄們和所有事件的受害者能得以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