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开

图:网络

题记:世间万物也许都可以考验,但唯人性万万不可。

...

《调音师》绝对是一部很好看的影片,该片是由斯里兰姆.拉格万执导、于2018年10月在印度上映、2019年在中国大陆上映悬疑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学习钢琴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阿卡什,由于在一次钢琴大赛上败北而跌入人生深谷,一段时间后东山再起,一边寻找灵感、勤奋练琴,一边四处打工筹集去伦敦发展的经费。

艺术家总是与众不同,也许正是因为与众不同,才会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出不巧的作品,为这个世界贡献出不巧的艺术作品。阿卡什的想法更加独特,他决定假装盲人,认为盲人更专注、更容易获得灵感。“当你失明时,日夜之间没有区别,如果你仔细聆听,每个声音里都有音乐。”

不得不说,阿卡什带着墨镜边弹边唱的样子真的帅到爆棚,为本片增添了不少色彩。假装盲人的确收获颇丰,不仅结识了美女苏菲,还获得了创作的灵感,期间创作的歌曲超级好听,律动感极强,观影时都有随之起舞的冲动。

...

恋爱中的阿卡什眼睛里都充满了浓浓的笑意,空气中也弥漫着甜丝丝的味道,难怪有人说,看到两人幸福的样子真的好想去谈一场恋爱。

甜美的画风在阿卡什目睹了杀人现场后发生了急速的逆转。为给妻子西米一个惊喜,丈夫特邀阿卡什上门为妻子弹奏,哪知却亲眼目睹了妻子伙同情人谋杀亲夫的经过,来到警局报案却发现警局老大竟然就是凶手,只好装傻充愣蒙混过关。

为了自保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阿卡什选择了视而不见,哪知这个“视而不见”却把自己推进了更加危险的深渊。好不容易逃脱了西米的魔爪、摆脱了警局老大的追杀,却又陷入了人贩子的魔爪,要卖掉自己的双肾。只能说阿卡什命大,几经周旋和人贩子握手言和,设计绑架了西米、杀了老大。果真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有的只是利益的共同体。

人贩子拿到钱直接跑路,把西米和阿卡什丢弃在废弃的仓库,二人短暂合作,西米割掉他的绳索,他摘掉她的眼罩,哪知摘掉眼罩的西米又对阿卡什举起了棍棒,在阿卡什和医生的合作下,总算制服了这个歹毒的女人。

...

两年后,苏菲与男友在欧洲旅游,无意中看见了阿卡什音乐会的海报,此时阿卡什已经有了自己的乐队。在与苏菲的交谈中,阿卡什讲述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制住西米后,医生告诉阿卡什,打算把西米的肝脏以1000万卖给酋长,同时为了感谢阿卡什的救命之恩,许诺把她的眼角膜移植给阿卡什。这个“智勇双全”的歹毒女人出其不意地杀死了医生,又企图开车撞死阿卡什,谁知一个意外竟让西米死于车祸,阿卡什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了欧洲。

阿卡什和苏菲分手后手执盲杖独自前行,谁知他突然间挥起盲杖,把地下的一个易拉罐潇洒地打飞!如此漫不经心的一个动作,却令观影人脑洞大开,这最后的几分钟才是影片的高潮!

他跟苏菲讲的故事是真的还是自己的杜撰?

...

阿开认为男主杀了医生,因为前面交代过,他一直认为医生是最危险的人物,医生所说的熊猫血有可能就是自己,即或不是自己,医生也会割去自己的双肾,为求自保只能伺机杀掉医生。

男主又该如何处置兴风作浪的西米呢?他告诉苏菲西米死于车祸,但从剧情分析可知,男主极有可能卖掉了西米,赚来的钱治好了几近失明的眼睛,又来到了欧洲,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男主为了自保杀了医生,但卖掉已被绑缚的西米却是心头解不开的疙瘩,故而,他借医生之口为自己开脱,“那可是上百万,何必替她难过,她杀了两个人,又把你弄瞎了,是个法院都会判她死刑。这不是钱的问题,谢赫的女儿会获得新生,你会恢复视力。”又补充到“原则上,我是个正派人。”

当苏菲问到为何不回到她身边时,男主回答到,我没有胆量,我想摆脱这一切。由此可以推断出,纵使男主复明,但本能还是排斥这件不算光彩的事情,宁愿继续装瞎。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受良心的谴责,一种是从不做亏心事的人,一种是良心完全被狗吃了的人。最痛苦的是良心被狗吃了一半,还留了一半的人,剩下的一半良心便常常折磨他们。”

真正的故事只有男主自己知道,正如片中台词所言,“what is life? It depends on liver” 。何为生命?它取决于肝脏,这是片中的字面解释,但是否也可以理解为生命取决于活着的人?

不同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因为都加进了自己的东西,使之变成了自己认为的模样。

...

本片对人性的丑陋进行了细微的刻画,亲眼目睹了谋杀,男主却选择了视而不见;本该纯良的小孩子却总是在处心积虑地盘算着如何从这个盲人身上捞些外快;两个人贩子全然不顾男主死活,准备卖掉男主双肾;本该救死扶伤的医生谋财害命;本该保一方平安的警察却利用职权伺机杀人......

有人说,观影后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其实这倒大可不必,因为人性本就如此。人类进化到今天,为私还是人之本性,多数人在考虑问题上定是优先考虑自己,更何况是有关生死存亡呢?

看完本片,不禁想起另外一部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导演讲了一个故事,但有两个版本。动物版本的是人与动物间的互相残杀,人物版本的是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您更愿意相信哪个版本呢?案件调查人员听完故事后选择了动物版本,派于是说,“谢谢,和上帝的意见一致。”

世间万物也许都可以考验,但唯人性万万不可,因为人性的丑陋毫无底线可言,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

小说《白鹿原》中有一段对饥荒的描述,读完不禁毛骨悚然。是说一个结婚不过一年的女子半夜饿醒,身旁不见了丈夫,以为婆家在偷吃东西,悄悄跑到公婆窗根偷听,只听见公婆正和丈夫商量着要吃掉自己,吓坏了的女子连夜跑回了娘家,在母亲的安抚下总算睡着了。半夜惊醒,却又听到父母正在说话,“与其让人家杀了,不如咱自家杀了吃。”女子慌忙跳下炕,疯了。

对人性有了一定的认知后, 就会懂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考验人性,也会对一些曾经纠结的过往突然释怀,时间久了,就会以超乎世外的视觉来看待这个有时不太美好的世界。

看透了人性的丑陋、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却依然选择心存感恩,对生命充满热情、热爱生活,无疑是对人性最好的解读。“愿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该是对人生最美好的祝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