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看完就不清楚为什么叫做大卫戈尔的一生,后来回去翻看大卫戈尔第一次回忆时课上的讲演,他在讲台上引用拉康的理论:幻想必须是不现实的。所以他得出结论:活在幻想中是永远不会快乐的,一个真正的人,一直追求目标与理想才是真正重要的,衡量一个人不应该是他的欲望实现了多少,而是看他的品格,如真诚,同情,理性,甚至自我牺牲。
“自我牺牲”!!所以导演早早埋下伏笔,大卫戈尔的一生,就是为了他毕生追求的目标——废除死刑,去不断争取,奋斗,甚至做出一场自我牺牲的戏,去达成其毕生追求。整场电影就是大卫戈尔的追求史,所以叫做大卫戈尔的一生。
其实导演需要活得通透,才能导出通透逻辑清晰的故事线,人物的性格线。中国压抑太多,导演们有才,但苦于自己都深陷于自己的世界道德观中理不清楚,所以中国电影三不三,四不四,要么晦涩得难以下咽,要么幼稚得幼儿园小班。
注意到一个细节,美国电影总充满着各种极度生活化的细节与台词,有种仿佛换个演员就不会说出这种台词的精确性,例如小孩玩泥巴时旁边大人在打拳,不知道编辑是怎么不清楚演员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不知道,但令人印象真的很深,这不是电影,这就是现实啊,这种生活细节一出现,面对着各式各样的运镜,蒙太奇诸如此类的人为安排痕迹,我不再感觉到欺骗了,我仿佛知道这些都是次要的,这个故事真实发生,导演知道那么多细节,这个故事一定是真实的,这些人为安排痕迹都是为了重现这个故事所用的方式而已,不要介意他们。
就这样,我被彻彻底底地说服了,于是沉浸,于是感慨。
最后没有再现“最后一分钟营救”,这个胃口吊得我有点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