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SIR
公众号:抛开书本


黑底白字,繁体,一封导演大哥写给他的信,信中满是对弟弟于母不孝,事业无成的失望。


这是迥异寻常纪录片的拍摄方式。一般纪录片回避导演直接现身,用镜头画面说话,不用文字说事。


然而在这里,黑底白字、繁体构成了它的影像,和前面的墓碑联系起来,一种关于大家庭、甚至家族,以及身在异乡的游子和家乡之间的关联以非常有厚重感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这种厚重感贯穿了全片,整个电影可以看作是导演对家族和故乡的回望,同时也是对故乡和家族的祭祀,以自己肉身为祭品的方式。


影片的表现内容可以分为二部分:


一部分内容是对导演家族成员主要是大哥、三哥的呈现。


另一部分内容是对故乡空间的呈现。


二部分的内容都不是以具体事件来描述的方式来呈现的,都是以情绪推动影片的发展。


导演在现场映后说,他不希望做一个直接电影,不希望直接消费事件。这应该是影片给我们呈现出这种效果的很好解释。


电影是和文学一个等级的概念,在文学的领域可以有小说,有散文,有诗歌。对应到电影可以有故事片,也可以有散文电影,诗意电影。


我们可以有以讲述故事为推动影片发展的模式,也应该可以有以情绪推动影片发展的模式。


故乡对每个人都是个很奇怪的地方,特别是对长期在异乡漂泊的游子。


首先故乡从字面的理解就是以前生活的地方。以前生活的地方在时空上是和现在不是同一个时空,所以实际上故乡是现在回不去的地方。


然而这种回不去只是时空上的,更重要的回不去是观念上的,游子在世界各地游走,在事业观、成功观,乃至什么是对家人的好,家人的爱上和家乡的父老乡亲有着认识鸿沟,这种鸿沟是无法逾越的,在这个观念上的故乡是他们永远回不去的。

又因为故乡是过去生活的地方,凝聚了他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最初认识,是他认知的开始,所以故乡又是每个人离不开的地方。


当然这种回不去和离不开因人而异,是属于每个人非常特别的私人感受,外人是很难参与其中的,除非有同样的特殊经历。


然而影片对观众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几年以家乡、父母甚至祖辈为题材的纪录片和故事片不少,这部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往影片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的讲述来实现和观众的共情,来打动观众。而本片导演把自身作为祭品,来实现对故乡、家族的回望。


这实在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导演在映后也坦言他实在不希望自己的亲人看到影片,了解影片的内容。


正是这种勇气下完成的对故乡和家族的祭祀和回望,使得这份祭祀和回望更弥足珍贵,更对我们每个人回望自己最初的人生有着指导的意义。


影片更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导演在影片中完成的自身感情的抒发,还在于影片展现了表达的可能。


映后,曾有观众让导演对影片定义是“实验影像”还是“纪录片”。导演回答时先大喝一声“我要杀死你。”


当然导演要杀死的不是具体的观众个人,他要杀死的是传统对影像的分类,他要杀死一切程式化的表达方式。


在又有观众问及影片中的“影像部分”和“文字部分”的区别时,导演回答“纪录片就是我的影像,纪录片就是我的文字。”


“纪录片”、“实验影像”、“文字”、“影像”都只是工具,表达的工具,在表达的时候,只要是合适内容的表达方式就可以了。拘泥于固定格式、程式实际上是有碍于表达的。


随着映后结束,忙碌的一个上午也结束了。然而这份忙碌有着沉甸甸的价值。


在人文方面,它不煽情,却给了我们更大的打动和更深的思考。同时影片又展现了纪录片表现疆域拓展的可能,表达方式更自由的可能。


这就是西湖纪录片大会的价值,它让我们看到纪录片在纪录世界,纪录人类情感方面有着更多,更丰富的可能。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