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你听吗》节目强调的是新人、个性创新、 新鲜的情绪和新鲜的表达。Z世代的年轻人,互联网原住民,广泛涉猎信息、野生野长,注重“自我”的情绪和感受。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他们观察世界,吸收养分的方式也是分不开的。他们的成长与上一代音乐人/艺术家从小接受严格的体系训练,多年塑造锤炼,固定风格,获得专业及权威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是作为人类这套系统的算法都不一样了。拿备受争议的倩芸的《圆圆》举例,展开聊一下。首先:《圆圆》是一首儿歌吗?
《圆圆》是一首很另类的自成体系的作品,只是这种音乐架构是非常“自我”的,与倩芸广泛的音乐涉猎和自成一派的审美是分不开的,它在另类独立音乐的体系里面,也注定小众,和主流流行音乐是不一样的。户川纯的歌是儿歌吗?森田童子是儿歌吗?都是,也都不是。
《圆圆》是小猫小狗的故事吗?
不仅仅是。借由宠物与人的关系,映射的是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期待、恐惧和失落。让我想到了《小王子》里小王子与狐狸的驯养,是个非常悲伤又美好的故事。Z世代年轻人少有兄弟姐妹,也很难与人建立亲密连接的情感状况下,宠物也是家人,面对离别的痛彻和难以承受是同样深刻彻骨的,情感饱满多汁。与名次倒数、言语冲撞等这些不相关,《圆圆》这首歌值得反复听,在听完这首后,我还去流媒体平台搜索了倩芸的其他作品,新鲜,有趣、另类、鬼马……我对这个人也产生了好奇,很想去看看她未来会怎样。
最近的音乐综艺,频频发生导师与参赛选手的冲突事件,也许是两种审美体系的不同,也许是所谓新人与老炮的冲撞,甚至一种幻想中的新旧势力的对立,性格的对立,话题的争端,在注意力经济的当下,作为节目效果,无可厚非。如果没有这样的争端,大家不会注意到这样的作品,不会注意到现在的年轻人,注意到他们与上一代的人是如此不同。
我记得魏如萱刚出道的时候,是录音棚里的唱替, 在“自然卷”这个组合里也是这种歪歪扭扭的“另类小歌”,生活里也是鬼马小女生,但与金牌制作人陈建骐的常年搭档,逐渐成长,2020年终成为金曲奖最佳女歌手。
我也记得2005年音乐风云榜,最佳新人奖得主龙宽九段里的龙宽,也是一位圆脸的鬼马女生,说了一句“谢谢颁奖给小朋友“,他的搭档九段为公司旗下其他音乐人鸣不平,后来这支音乐组合就再也没了音信。
音乐综艺里,或者音乐行业里,前辈与新人,媒体、乐评人与创作者的冲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如果不是为了节目效果,那么两代音乐人/创作者与乐评人之间有没有合理的沟通交流模式呢?
我始终觉得,人和人之间最直接的关系,不是教导、规训、指责而是影响。影响来自平等的交流,真诚的对话,和他人的理解与包容。希望前辈、主流、老师们可以在自己的学识、经验、品味基础上,多一些对新事物的好奇,对新音乐的理解,对新视野的宽阔,对变化的坦然,和对“不规则“的欣赏和从容。
最近在看山羊皮乐队主唱Brett Andersen的传记《拉下百叶窗的午后》,他写道:“自从音乐行业遭到网络盗版及其后迅速扩张的流媒体服务血洗之后,小众边缘音乐人的处境变得越发艰难。但艺术创作世界的各个层面都是一脉相连的,就像一个生态系统,商业化艺人向来都是从更具创作力的边缘音乐人身上汲取养料,如果缺少了创造灵感的引擎,文化将陷入一片荒凉的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