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魔幻或者奇幻电影,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哈利波特》,《指环王》这些经典,国产电影有《画皮》等等,但是有史诗气质的魔幻电影《封神》三部曲还是头一号,这点十分佩服导演的魄力和勇气。记得自己看的是IMAX大有不同转场,看完一直兴奋到半夜,导演说希望观众们有脑海中的神话人物出现在眼前的感觉,他做到了。
先谈谈影片的内容层面。为了充分了解影片的背景及制作,我准备了好久才选择在上映后的一个月写下这篇文章,虽然已过了最佳追热度的时点,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只有认真了解才能看得透这部电影,不辜负主创的一片赤诚之心。特别喜欢开场的气质,冰天雪地中的骑兵攻城戏看点十足,一下子就把纣王的孔武有力野心勃勃表现了出来,“殷商勇士,踏平冀州”的口号响彻寰宇,观众的情绪一下子被点燃。马戏压迫感十足,这都是基于演员半年真刀真枪的训练,实属不易。看了这个开场,就有一种梦回指环王的那种史诗感,我那时心里想:“这片子稳了”。可以说是今年国产片最好开场之一了。
看了幕后特辑,导演的美学基调是要求7分殷商,3分其他朝代,带叶锦添等大佬参观博物馆道观作为素材,道具,服饰,建筑都是精益求精,力求手工。300非遗能工巧匠雕梁画栋,绣娘层层编织纹理,刀剑都是经过3D打印的,看上去均可以以假乱真。音乐请的也是外国著名音乐家,由导演的妻子亲自把控,回归和英雄主题都很动听,尤其是还原宫殿古乐的配器,一下子抓住人们的耳朵。演员的选角很贴切,李雪健和费翔的演绎十分加分,娜然,夏雨,袁泉,杨玏也是可圈可点,新人演员还是比较稚嫩,可能和一些不合时宜的笑点有关,不过也算完成了任务。但是视效和音效方面总觉得还是漏了怯,还有一些小桥段小台词感觉还是生硬了些,有些地方借鉴指环王过于明显而且不大高明。
说完这些,其实这部片子最吸引我的就是剧本,剧本看似改动很大,实则抓住了原著的神韵。导演曾说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殷郊与纣王的爱恨纠葛和伯邑考与姬昌的浓浓亲情,这也是封神演义最让我动容的部分,影片这部分是主要的感情高潮,并且将两对父子再加以深化,让纣王在前期成为姬发之父,并有命质子弑父的桥段,戏剧张力空前加强,最后由寻找父亲转到寻找自己,使姬发完成了人物成长,很好看。纣王的野心与阴险把原著的真小人改成了伪君子,复杂化了纣王,妲己和纣王也变成了从依附的从属关系到合作关系,最后到爱情关系,动物化的狐妖有一些亮点。封神榜的定义改变可能想弱化宿命论,但是人物和设定的改变没有改变灵魂,很多名场面如鹿台建成,殷郊报母仇逃命,伯邑考被杀,比干剜心,钦天监占卜死谏,黄飞虎过五关投奔西岐,姬昌历尽艰险荣归故里都以整合的方式得以还原,其实影片和书里前半部分的主线是完全一致的,当书里十年后姬昌回西岐时你会和人物一起感慨物是人非,影片里你也会因为姬昌父子的还家感动得热泪盈眶。由环及还的表意是影片君主回朝的主要事件,也是主人公姬发找还自我精神归宿及自身定位的主题所在。
由环及还,我还想说它关于戏外的表意,是史诗题材尤其是魔幻史诗在大荧幕的回归。在21世纪初,指环王和哈利波特风靡全球之时,我国还没有出现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次封神三部曲的出现,可以认为是那次风潮对我国的影响,也侧面反应了我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还有一个影响封神的较大因素是21世纪,尤其是漫威的十年,超级英雄电影席卷全球票仓,并且其环环相扣的宇宙模式改变了好莱坞的创作方式,让电影不再独立,而是形成一个集群利于商业牟利,虽然这种形式带来创作上的种种弊端,但是他使电影可以承载更大内容的叙事,这也是乌尔善推出封神三部曲并被大家接受的原因,可以看出他很多地方都和扎克施耐德有相似之处,从油画出身到构建宇宙。
当然,魔幻史诗题材的回归,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乌尔善导演对神话题材的热爱和对封神故事的迷恋。他在对流传数千年的神话故事进行总结和再表达,甚至是对影片能接触到的文化与美学的整理和延伸,不管结果怎样,这种意识和使命感都是无比宝贵的。对比同时期的大热电影,《消失的她》,《孤注一掷》这种为搏眼球紧扣社会热点却浅尝辄止的话题片虽然票房更好,但是其艺术价值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我相信,《封神》续集一定会像流浪地球系列一样,一部比一部更上一层楼,载入中国影史。
这枚玉环,可以看成是一些电影人的初心吧,探索表达,追求卓越的精神永不消失,它一定被艺术家们紧握手中,等待着那个时刻,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