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逐步取得的社会权力、财富、力量、勇气,都必须优先用于改变外表。女性终于可以做自己了,但'做自己'并不是一个自由空间,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偏好去设计;它其实是个标准空间,由一系列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构成。因此,自然美只不过是越来越多人工操纵的结果”——《服美役》(毛拉·甘奇塔诺)
坎城影展获奖影片《某种物质》(最佳编剧),拥有几乎完美的视听语言,以及酣畅悚然的叙事风格,导演科拉莉·法尔雅不断复沓“身体”这一元素,桥接男性凝视与女性挣扎,并试图在恐怖底色之上画出现实权力图谱。
《某种物质》几乎与《日落大道》有着相同的人物设定,主人公都是年近五十的过气好莱坞女影星,她们都因身躯的衰败、容颜的不再,而沉湎于往昔的辉煌,也都试图东山再起, 只不过伊拉莎白可以借用科技力量实现“返老还童”,而诺玛只能靠希望苦撑,但结局殊途同归,她们都成了世人眼中的“怪物”。
伊丽莎白,曾在星光大道留名,年近半百的她拥有一定社会权力与足够财富,唯一遗憾是无法阻挡衰老,以及衰老带来的嘲讽和嫌弃,一日,在车祸后,她获得某种能够通过细胞分裂再造一个“她”的方法,药剂承诺她将变得“更年轻、更美丽、更完美”,为了夺回目光,她开始注射,果然,一个年轻、美丽、完美的女孩从她的身体蝉蜕而出,从此伊丽莎白和苏,开始了共存与抢夺......
在抢夺的过程中,影片看似给出一个“开关”,即伊丽莎白拥有喊停的权力,她可以拨打电话停止复制,并通过给苏注射黑色药水,结束这场争夺,一并结束美的可能。伊丽莎白,对前几次苏的权力滥用,只是采取了言语的抨击和“暴饮暴食”惩罚,每当打通电话,听到“你确定吗”,她都放弃喊停的权力;直到自己变成一具带皮骷髅,她才决定要停止复制,但在最后时刻,又因近前眼前的诱惑,而选择救活苏。
如果把伊丽莎白手中的“开关”,看成是每个女性都握着的对于“美”的选择按钮,好似女性有权力不去追逐美,但在现实权力框架下,女性显然握着的是个假开关,正如《服美役》写的那样,“这种奶油和那种奶油之间的选择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它们出于同一目的:创造自由选择的假象,实际上是要混淆行动和选择”,这就很好的引出了既有架构下对于女性变美的定义——要么失败、要么成功,没有放弃的选项,伊丽莎白没有放弃,只不过是失败了。
苏在杀死伊丽莎白后,身体同步退化,她试图通过使用“503”号柜子里的东西,再次分裂,复制出一个“更完美”的女人,结果却诞下畸形怪物(伊丽莎白),怪物穿上苏的蓝裙,前往辉煌一夜,疯癫如《日落大道》诺玛被捕时刻,拖着只剩一张脸的残体,爬行至伊丽莎白的星光大道留名处,死去。
影片用一个女人、三具身躯的消亡,以血淋淋的视觉形式,让观众感受到了“美”的窒息,但对那些以权力之名发出凝视的男性,以及对只要“美的”“新的”的社会规则与程序,并未做出应有的回击,这种创作上的妥协,颇令人失望。
影化版“服美役”,科恐版“日落大道”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命运凝视,过往不再
“生猛疯格”是《大风杀》类型元素中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不重要的一个,然而,要在档期生存,势必需要一个“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生猛”被从众多元素中拎了出来,也就合理许多。但,我认为《大风杀》的主基调还是“文艺”(犯罪文艺片),那些杀戮 ...
“拆”字为头 “暖”作尾
抢了手机店的“眼镜”和“大头”一路狂奔,逃至一处老旧小区内,小区的墙面上遍布“拆”字,“拆”有两个意像——摧毁与新生,这就是影片《无名之辈》要描述的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无奈挣扎,遍布命运的捉弄。“眼镜”(胡广生),不 ...
《绿鱼》:当老港片邂逅诗人李沧东
北京国际电影节挑选李沧东的《绿鱼 》(4K)进入致敬片单,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爱的导演李沧东的作品,另一方面,这部充满老港片调性的《绿鱼》,与李沧东诗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温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沧东 ...
《遗传厄运》: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节为恐怖同好选了一部很好的片儿——《遗传厄运》,这是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整个观影过程,前半段像是毫无目的的漫游,追随镜头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游荡,一半无趣,一半寡淡;到了后半段,那些寡淡与无趣成了拼凑完整“恐 ...
我们与恶魔的距离~
《看见恶魔》这类题材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处理成感官意义上的爽片,金知云显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时又有着更进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余,还能重重的在观众脑后敲上一锤。故事的主线围绕李秉宪饰演的金秀贤与崔岷植饰演的张京哲之间“猎人”与“猎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