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大酒店》与国产现实题材佳作《我不是药神》有着相似的样貌,:由一个因金钱而窘迫的人,引出一个群体,经由这个群体他渐渐找到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通过现实与人性的反复拉扯,最终他选择以牺牲自己的方式,达成与新价值的融合,程勇如此,李清让亦如此,但,《来福大酒店》绝不是“药神”的仿制,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刑满释放的李清让——重新做人,来福大酒店中的病人——延续生命,他们几乎有着共同的心灵标识——新生,包括李清让的两个哥们、酒店老板马小琳,都拥有着同样的标识,故事也一直在围绕着“新生”内核展开。最终,来福大酒店重新开业、李清让沐浴下阳光下,“新生”有了现实具象。

对李清让而言,新生之路并不平坦,刚出狱,十万元的手术费就砸在面前,与社会的脱节、案底的存在、技能的匮乏,这十万块钱就像一座山,愚公移山固然可行,但卧病在床的老父等不起,李清让需要的是快钱,这就促使他答应王达基卧底来福大酒店,一次为了金钱和亲情的卧底,在来福大酒店氤氲着的新生浓雾中,渐渐走了样,直至达成自己的新生。

其实,撬动李清让的东西有很多,但最终令他以牺牲自己的方式保护来福大酒店的,除了赎罪心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对于来福大酒店存在意义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就是影片独特生命力所在,它没有站在道德高点去评判医疗的昂贵,也没有刻意夸大患者的苦难,它有的就是以平视的角度去印证“来福大酒店”存在的必要,这种心平气和式的现实题材创作方式,是《来福大酒店》给予这个夏日的一抹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