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这观感比我看万里归途还要麻木
整部片子的无论每一处的调度、运镜、设计等一切东西都被导演算计得十分精准,而这精准背后其实全部指向符号进行一次对后现代的反馈。完全针对于女性主义、赛博人类等事物如今处境以及态度的反馈。除此之外,整部影片什么都没有,所有精准的东西和电影无关,只和那些符号有关。并且这些反馈都只是点到为止,只是告诉我们有、这些东西是存在的,基本没有进行讨论。这种行为除了说导演只是在炫技外没有任何效果。更何况讲某种恐怖、暴力、恶心等元素也精准地放在上述东西中,即使指向特别明确,但也只是故意恐怖、暴力、恶心。以至于本片除了符号失去了角色、剧情的逻辑,并把这些逻辑转化为单一的符号表达。以至于看完半小时之后我根本没兴趣再去了解这片子在讲啥。因为它除了符号啥都不是,它只是强行构造。
更何况这片无论是部分构图和情节上,极其喜欢用一种圣经的形式来传递某种神性的权威和态度(甚至有一处直接表明,文森特在消防队的后厨说他是上帝,那么艾丽西亚就是耶稣,这完全是在明示这是一部类似于圣经的电影)。这更体现了这片子的空洞,导演根本不想讨论什么什么东西,他只想用一种教条式的方式来告诉我们什么什么东西是存在的,甚至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第三视角。这也更说明了这片子就是迪库诺对于后现代的一次无意义宣言。

有一个点我觉得十分值得注意,是角色的每一次动作的力度和速度以及它们的音效。我觉得它们和日本武士有关,第一次让我有这个感觉的是艾丽西亚第一次插发髻,无论是取出还是放进都给我一种特别强的日本武士拔刀收刀的感觉,以至于这个感觉延续到了结尾。这应该是个可以去解读的点。

本片在某种角度是要承认迪库诺的能力强的,她能够带来精准而且视觉效果精彩的调度、以及制造强有力的和圣经有关的东西带给观众震撼和感动。但还是回到迪库诺没用的一点,即使这些能力强的地方,最后指向的还是极为单一的符号,是一种除了符号她什么都不做的状态。所以她还是缺少人文关怀的导演,她对于电影只想做某种表现,不想承担讨论出价值观的责任,这更是缺失创作价值的导演。所以说,还是那个观点,《钛》只不过是一次迪库诺的自嗨。既然要自嗨,我便觉得真没必要在半个小时后去理解导演想说什么。

还有大量的人在吹《钛》有多么多么大的开创性,甚至有人拿戈达尔来举例子。戈达尔能对电影媒介进行革命、能直接从电影出发对语言进行批判,他能直接电影进行革新。但迪库诺做到了什么,她不过去呈现了一种新的视觉甚至只是从前面大量导演的基础上进行视觉创新,甚至她的电影是在退步而不是进步。这些吹《钛》创新性的人和毕志飞吹自己多么艺术没什么区别。

不管怎么说,迪库诺确实和去年戛纳评委的自嗨到了同一频道。这让我想起了毕志飞,他的自嗨和国内顶尖专家的自嗨到了同一频道。所以就像我朋友所说,这东西让我找到了看逐梦演艺圈时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