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当牛马,下班当河马(因为观影当天下了暴雨)”,同行的路人于是说,但是不仅于此,今天我们在百子湾看到了这部“龙马”影片,虽然道路泥泞,但是这一场《误佳期》却保持了相当高的上座率,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朱石麟影片资源难寻,肯定也是因为大家对这位联华老导演的口碑早有耳闻吧!
在这之前我只看过朱石麟导演的《归来》《花姑娘》以及其编剧的《恋爱与义务》,其中《花姑娘》根据《羊脂球》改编,可谓是中国版的《关山飞渡》,但是这部影片的着重点在于对人物关系的展现以及对人性的揭露,影片开场横移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恋爱与义务》作为当时的新派作品,也表现出了相当现代的爱情观,而《误佳期》让我看到了朱石麟导演风格的成熟,这主要表现在影片镜头叙事的流畅、人物的合乎逻辑以及故事严丝合缝的完整性。
在我眼里,朱石麟、桑弧和谢晋是我国电影古典叙事风格的代表人物,我主要指的是在他们在镜头组接以及叙事上的流畅。在1995年接受的一次采访中,桑弧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启蒙恩师朱石麟先生:他非常喜欢好莱坞的两个导演:“一个叫刘别谦,一个叫弗兰克·卡普拉”。也许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位导演的创作。
以下几点在我看来是本片值得提一提的地方。
第一是故事的封闭性和完整性。全片以喇叭开始,又以喇叭结束;小喇叭和阿珍初次碰面在镜中,结婚时又在镜中照面。
第二,该片不时运用类似“刘别谦笔触”的手法增加了趣味性。比如在两个人初次碰面一场,运用镜头移动以及演员的探头,配以误会等手法,强化了戏剧效果。在小喇叭拜访阿珍一场戏中,再次运用误会的手法,引得观众哄堂大笑。小喇叭多次被石头绊倒的戏,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关于这一点,我想观众们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在我看来这一道具的使用很像“春秋笔法”。
第三,小喇叭拿着彩票做梦一场戏可以说非常精彩,在表达幻想成真外,柱子的倒塌更加引人深思,同时也与小喇叭住在床底下的情形相照应。住在床底相当于-1层,也暗合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位于意识底下的人格结构叙述。
第四,该片寓教于乐,颂扬集体精神却丝毫不口号话,而是将其完美地融合于剧情与合乎逻辑的人物台词中。最后必须夸一下的就是每一个人物的选角都好像是本色出演一样,人物的行动是完全合乎自己的性格逻辑的,而不是像现在一些高票房小品喜剧因为讨好观众而只要情节好笑,从而牺牲了人物性格的真实性,真正的喜剧应该发生于人物性格带来的幽默之中而不仅仅停留在段子或者抖机灵之中,这正是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关于喜剧创作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