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SCREENDAILY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计成本,麦浚龙颠覆性重构了一个另类的90年代香港》(With no expense spared, Juno Mak constructs an alternate 1990s Hong Kong)的评论文章。
这位演员/导演继《僵尸》后令人备受期待的神秘续作亮相戛纳午夜展映单元。道德困境、野心博弈与手段较量构成了《风林火山》的核心。

文:ELIZABETH KERR
翻译:跳房子
排版:泓泽
视频图片:忠泽 陆泫龙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该片的背景设定在90年代,是香港演员兼导演麦浚龙执导的第二部长片,讲述了一对身处毒品交易对立面的兄弟在家族制药企业总裁遇害后,陷入愈发残酷的权力斗争的故事。
一位是拼命洗白的企业继承人,另一位则甘愿维持公司合法与非法药品贩卖的双面身份。尽管这部影片凭借精良的制作构建出华丽而恢弘的“准史诗”格局,但支离破碎的节奏和时而晦涩、时而混乱的叙事手法,令这部作品几乎难以解读——所幸没有完全丧失视觉呈现上的可观性。
在戛纳午夜单元举行全球首映的《风林火山》,是麦浚龙继2013年获得金马奖费比西奖的《僵尸》之后,筹备近十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延期)、耗资据传达4亿港元(约合5100万美元)的野心之作,堪称香港电影史上最高成本制作之一。

《僵尸》剧照
就目前情况而言,该片仍有望吸引其他电影节,尤其是聚焦类型片的影展或其他活动的注意,也可能获得小众发行商的青睐。虽然能否复刻去年同属戛纳午夜单元的《九龙城寨之围城》的轰动还有待观察,但考虑到叙事复杂性,《风林火山》在大银幕上显然更能发挥出视觉呈现上的优势。
这部影片信息量堪称爆炸,故事始于1994年一个架空的法外香港,制药企业Q-IN的继承人莫顿·李(金城武饰,暌违银幕八年再度亮相)前往医院探望病重的父亲。与此同时,两名神秘悍匪在铜锣湾交错的街区里(实际上是在深圳搭建的实景模型)发动了血腥的枪击事件。而被困在风暴中心的救护车旋即成为攻击目标——这座位于辐射区中心的城市正经历着药品短缺危机,毁灭性辐射和漫天飞雪加剧了局面的混乱。

当一名卧底探员(麦浚龙饰演)化身人肉炸弹炸毁Q-IN总裁所在的医院后,莫顿启动了重塑企业形象的洗白计划。游走于正义与邪恶之间的缉毒警员黄志达(刘青云饰)、老谋深算的警探铁文杰(梁家辉饰)、职业“清道夫”程文生(古天乐饰)、莫顿的妻子刘思言(高圆圆饰)以及逃亡在外的长兄麦德士(杜德伟饰),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或阻碍着这场转型计划,而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
虽然麦浚龙在片中多处引用《孙子兵法》(本片中文片名即取自该典籍),但《风林火山》本质上仍然是一部经典的黑帮兄弟情仇剧(令人联想到《辣手神探》),戏中不乏《教父2》《盗火线》《机械战警》的影子,还额外添加了动作类电子游戏的元素。


麦浚龙此次与周汶儒(代表作《第八个嫌疑人》)合作编剧,他以重构香港犯罪类型片的姿态,巧妙地沿用了他在前作《僵尸》中标志性的低饱和色调与后启示录工业风格的美学设计。
恰到好处的时代错位感支撑着影片构建起坚实的世界观,而麦浚龙对香港独特的空间视觉张力的把控依然相当精准。无论是开场莫顿在无数城市隧道之一中的卧床镜头、还是铜锣湾的飘雪奇观,抑或堪称影史上最风格化的葬礼场景,都极具视觉冲击力。
但动作指导邓瑞华的设计实在是敷衍了事——可能没有脱离导演的哲学化追求,但《风再起时》《树大招风》等兼具思辨深度与动作张力的港片早已证明二者能够完美融合。

《风林火山》让人感觉存在大量的叙事缺失,真实原因可能是原始素材过于丰厚——据传导演剪辑版长达近七小时。大量情感线索与叙事脉络被删减,意味着观众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来厘清人物关系与他们的行为动机,从而难以完全沉浸在这个异世界般的香港,而全明星阵容的表演也因此沦为陪衬。
总而言之,《风林火山》仍然是一部富有巧思的作品,它更适合做成一部精彩的迷你剧。
书本短评
陆泫龙(抛开书本戛纳记者):2????
枪战版《小时代》,一直在下雪的铜锣湾,暧昧不清的人物关系,集团勾心斗角的继承者们,粉墨登场并完成各自的表演任务。
从一开头的打斗戏开始,1:1的铜锣湾置景便显得虚假,没有真实的“人”的存在,也没有任何明确的主线和关系推进,甚至连最基本的故事“三要素”都因素材剪辑的原因而几度沦丧,接连不断的杀戮场面更是没有任何精彩的动作设计,不是莫名其妙地开枪杀人就是毫无逻辑的暴力互搏。
不仅一众演员的念白不如人意,而且古天乐近年来一直在重复相同的角色。在麦浚龙的世界当中,女性沦为陪衬和男性欲望的视觉材料,处处充溢着导演对权力阶级的意淫和人物塑造毫无特点的理解。《风林火山》中所营造的男性气质,既非盖·里奇那般英雄主义式的浴血奋战,亦非北野武黑白两道的精神流露,比邱礼涛差了十个郑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