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已过,但硝烟仍在,那些不公正的言论如油刷般肆意涂抹《维和防暴队》的颜色,试图将“维和蓝”隔绝于观众视线之外,这不仅仅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更是对一个英雄职业的亵渎。此文不是正视听之作,只愿将那些本该被看见、被读懂的剧情设置用文字还原出本来的样貌...
【子承父业?前仆后继!】 杨震与父亲杨琛都是警察,乍一看这不就是俗套的子承父业的设置么?如果这么想,那就把《维和防暴队》看浅了,这里,面上是用子承父业给杨震提供从业依据和抉择依凭,并搭建起与余卫东的人物关系推动剧情发展,但实际上,这样的设置是为更深刻的思想性服务的,子承父业是“面子”,前赴后继才是“里子”,这一设置所传达的是和平事业需要一代代人的前仆后继,影片勾勒出的从2000年到今天,24年时间里一代代维和警察前仆后继的壮阔图景,当你读懂它,还觉得俗套么?
【黯然退场?点睛之笔!】 看完电影有人质疑为什么让丁慧牺牲而不是任何一个男性,还有人说为什么她的退场显得如此黯淡。如果放在其它影片中,这样的设置却有工具人属性,但在《维和防暴队》中,这样的设置不仅不工具反而是点睛,选择让丁慧牺牲会让我们久久的记住她,她是谁?是所有维和女警!一个我们并不熟知的警种里更加不被看见的英雄,《维和防暴队》过后,我们知晓了她们的存在、仰望了她们的伟大,她们就是活生生的了!
当我们坐在影院,望向银幕的那一刻,每一束目光都是对丁慧的礼赞与道别,这样你还会觉得她的退场黯然么?
【刺头兵?是成长!】 有人质疑杨震这样的“刺头”怎么会存在于维和警察的队伍中,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把世界和生活看得太平面,《维和防暴队》中有一条主线就是讲这个团队如何变得团结如一人,也就是说它呈现的是从不团结到团结的过程,而我们平日里看到和了解到的“团结”都是结果,我们不能把结果倒置为初始。
杨震的不听指挥,就是一个团队的初始态,唯有经历过血与火的磨砺,团结才会变为信仰。为什么选择杨震,那是因为他是狙击手,这个分工中本就蕴含着独来独往的意味,再加上他是第一次执行维和任务,他的不听指挥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按照理想状态一支维和防暴队应该在国内训练期间就把所有问题解决,但真的能解决吗?余卫东的家庭能解决吗?于慧的牺牲能解决吗?在没有真正上场之前,所有的只是演练,哪里有什么100%?
庆幸,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如此信仰和平,请记得他(她)们、记得维和蓝!
替《维和防暴队》说几句公道话~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北上 ,群像样板】
什么是群戏群像?什么是老中青同台竞技?电视剧《北上》给出了一个标准解!看到第16集,愈加发觉《北上》不同于那些以群像之名行抬人之实的假群像剧,它几乎将老中戏骨和青年演员戏份均分,形成代际分明却又缠绕生长的故事情感线,使得剧情向纵深发 ...
《滤镜》:不爱时代的爱情宣言
身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尚且松动,遑论感情,何谈爱情。在“爱自己”的鸡汤滋补下,愈来愈多的人走向“只爱自己”的极端,爱能力几乎空槽,容颜形体、学历收入、罗曼蒂克在偶像剧的加持下,成为阻绝常人勇敢寻爱的高墙。庆幸的是,在这个“不爱” ...
为什么说《出走的决心》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如果说苏敏阿姨为女性书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式的故事,那么影片《出走的决心》则以冷静、克制、客观的创作观,为观众呈现了决心背后的泥沼,这不是李红一个人的故事,也许在你我左右就有李红在发生,但她们终身未能出走,被长久地困在等待里。说影 ...
两个“王战团”,一片“太平洋”
由顾长卫执导,葛优、王俊凯主演的电影《刺猬》,是今年大银幕之上,我最喜爱的一部作品。喜欢它不单是因为葛大爷重回表演巅峰、王俊凯有了代表性角色,更重要的是《刺猬》整个风格和故事,是我的菜。《刺猬》,首先是一部很“顾长卫”的作品。一如《 ...
【乔妍的心事里装着两具空棺】
在大银幕上,我有很久没看见背着空棺行走的女人了,直到乔妍的出现。听起来或许有些吓人,但“空棺”是对“乔妍心事”最好的赋形。两具空棺,一具是父亲的、一具是“乔妍”自己的,从父亲落水身亡、乔妍离家远走的那刻起,这两句空棺就一直装在她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