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想念那几天每天路过戛纳的海边,顶着大太阳,穿过一排排棕桐树去看电影的日子。

看《亲密》完全是一个巧合,当时正看完一个不这么热门的罗马尼亚电影《节拍器》,出来正好是《亲密》,在戛纳几天下来其实自己很疲惫。

...

排队看《亲密》的路上

...

海边露天放映

政治议题,自我身份探索,疫情时代下的文化冲突,边际远到眼花缭乱,似乎每一步都希望你探寻他们"背后的故事",等待着你了解它的野心,因此在进入影院的那一刻我是疲惫的。

也许正是这样,《亲密》主动走近我内心的亲切姿态,让我没有一丝防备。它不宏大,只以一个孩童的视角让我们触摸到一份细腻的感动。

...

文:编号104

编辑/责编:1900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亲密》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评审团大奖,各国媒体也给予这部影片高度评价,目前在豆瓣得到8.2分。

影片讲述了两个少年间的“亲密关系”,两个男孩在朦胧期有着最亲密的友谊,看似稳固,没有烦恼,却被迫面对成人式的悲剧变故,后半段都在讲leo(主人公)与自我作和解的成长历程。

我留意了它的画幅是偏窄的(maybe),给电影创造更加“close”(电影原名)的空间,不留余地的特写,亲密到揉拧在一起不让你自由呼吸。

...

它故事很简单,腼腆的导演卢卡斯在发布会上有提到,拍摄前让那些小孩(也包括演员)在那里自然地玩相处,然后看他们之间本能的化学反应,看他们自主说的话,这就不难解释电影里流畅的毫不掩饰却又不做作的情感表达。

电影一开始我没有很喜欢,因为它饱和度过高的颜色,男孩房间大面积的纯色,以及阳光下过于明亮的奔跑,以为只是一部讲述童年无忧无虑的甜蜜盛夏电影。

...

影片里两个小男孩正处在最好的年龄,喜欢的举动都是本能的,leo把头蹭在另一个男孩身上,不假思索的样子,又顽皮又可爱。

你问一个小孩子你喜欢这个人吗,他会问你什么是喜欢,他们只知道将自己暴露在阳光下,在夏天也黏糊糊地去大力拥抱对方。

当他们误伤另一个人的心,也许要很久才能反应过来,甚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形态叫喜欢,笨拙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这些词语在他们那里太模糊了。

...

看《亲密》时候,阶梯上坐了三个少年,他们或许是最后进来的,没有找到好位置,影院空调吹的他们很冷,中间女孩可爱地把毯子裹在自己和旁边女孩身上,中途他们因为累了就躺在阶梯上,有个女孩好像想上厕所,朝旁边男孩看去,他们俩十分俏皮地弯着身躯奔跑出影院,和电影中在花田奔跑的男孩一样,一种少年特有的轻盈。

左边的男孩把手放在阶梯上给另外两个女孩靠着,我把我的包借给他们垫着,她们小声说着Merci。

结尾的时候,一个女孩看哭了,男孩把女孩自然地搂过来在肩上,女孩小声啜泣,看看男孩,又笑笑抹去眼角的泪水,我似乎觉得这一幕比电影更想哭,也许这是电影院的魅力。

...

走出来影厅到外面,看到大家三三俩俩喝着啤酒,围在实时转播的大屏幕前,不久传来《亲密》获奖的消息。

我脑海里不停切换着那三个少年在电影院弓着身子跑向厕所和电影里两个男孩在阳光下奔跑的场景,也许是那三个少年的“close”让这部电影更加美好,真希望这三个少年好好享受海边的风,享受他们现在的情感。

...

...

《亲密》获奖

我一点不在乎close是定义的什么关系,那似乎是成年人的目光,也不关心他们有没有和自己和解,那个挣扎的过程也许才是作者想说的东西:男孩间的爱也是敏感的。

很开心在戛纳最后一天看到两个小孩间真实的疼痛和爱,那是像钻石一样闪闪发亮又易碎的东西,他们的心脏也需要保护。

...

...

...

戛纳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