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双子杀手》于2019年上映,这是李安用120帧技术拍摄的第二部电影,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但上映后口碑票房均不理想,十分可惜。

...

《双子杀手》周边

《双子杀手》讲述的是一个杀手被自己的年轻版克隆人追杀的故事。电影的剧本完成于1997年,那时候多莉羊刚刚问世,《黑客帝国》还没有上映,克隆的概念正当其时。可在二十多年后,《银翼杀手》都到了2049,科幻电影已经在讨论复制人的人性问题,这时候还讲克隆,就显得老套过时了。这也是电影失利的原因之一。

...

这个剧本是李安钦定的。一般来说,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对于这部影片,内容是服务于技术的。很明显,李安在利用这部影片,继续探索120帧技术。

普通的电影都是24帧的,一秒钟有24幅画面。有个别电影(如《霍比特人》)有60帧的,而120帧,只有李安2016年在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使用过,《双子杀手》是李安的第二部120帧影片。

...

技术的华丽提升给观影效果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相对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一部的制作更加成熟。120帧使画面更清晰,细节更丰富。如影片开头的火车站穹顶,那个纵横交错的网格状画面,如果是24帧技术,一定会出现栅格,但用120帧技术拍摄,每一道网格都清晰可见。观众会觉得电影中的世界无比真实,甚至比身边的现实世界还要真实。同样影片中的大海,看上去如此深邃辽阔,动人心魄。

...

李安在这影片中,着重尝试了动作场面的120帧拍摄。

影片中有三场动作戏,分别是追车、夜战和爆炸,非常清晰的表达了李安的探索。

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对那段摩托车追逐戏念念不忘,这应该是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效果最好的追车戏了,比当年《黑客帝国》中的大卡车高速公路还要精彩,而后者专门为了那段追车戏建了一段高速公路。在《双子杀手》中,我们仿佛坐在车头,追随镜头看到了实景。

另一场黑暗打斗的戏也非常精细,应该是李安故意给自己的挑战,因为在高帧率下,无法像普通影片那样隐藏光源,这样打光就是个难点,李安为我们展现了120帧下小光源下的精细效果,但这段戏的刻意打光也成了槽点。

最后的战斗场面,每一颗子弹的轨迹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爆炸也仿佛就发生在身边。

...

本片的另一个突破是年轻版史密斯的全程CG化。而当两个史密斯同框以至对打时,我们几乎看不出其中一个是电脑制作出来的。这点也是以前的影片中从来没有做到的。技术上的突破也给表演带来了难度,因为可以看到演员最细微的表情变化。在这方面威尔史密斯表现得还不错,但两个人物都有点刻板(一人饰两角,难为史皇了),另外年轻版CG磨皮严重,都有些秀气了。

...

本片虽然是动作片,但动作场面不算太多。下一部的120帧电影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大的视野如太空科幻(如《阿凡达》,CG要做到全片120帧难度太大了)和更东方化的动作场面(如《卧虎藏龙》)。

到目前为止,拍摄120帧的仍然只有李安。从专家到观众对120帧均不买帐。

专家不买帐是因为“120帧引领了电影的娱乐化倾向”,这个帽子扣得太大。

但观众不买帐却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原因有二,其一是画面太真实了反而显得假,因为人眼是有焦点的,焦点外其实是虚的,但我们从来没有注意,而120帧画面到处清晰无比,所以有的人不适应,和看3D电影一样,时间长了会晕;

另一个原因,也是最大的原因竟是支持120帧的影院太少了,顶配即3D4K120帧的设备被称为CINITY,目前中国只有30家影院支持,北美一家都没有,也就是说李安千辛万苦拍出来的电影,基本上只有中国人在有限的几家影院能看到。这部影片重技术轻文本,如果没有120帧加持,看起来会觉得非常乏味,毫无亮点。

...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未必只有艺术电影才是好电影。技术方面的探索和突破可以大大扩展电影的边界,带来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120帧不一定是主要方向,但至少是未来一部分电影的发展方向。

李安功成名就之后,能够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奋力开拓,孤胆前行,单是这份勇气和魄力,亦不是普通大师可比。

我们不希望《双子杀手》成为120帧的绝唱,期待李安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