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是一部捍卫司法公正的电影,它以一种近乎西西弗斯式的、极其悲壮的方式追捕真凶。但我不愿意把这部电影局限于一个悬而未决的案子,从本质上来说,是否能够捉到真凶或许也没有那么重要。因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从来不只是那5%的结果,而是向着这5%的未知而付出的源源不断的95%的努力。这95%才是我们生活的原色,它漫长而又平淡,但它又酝酿了所有的惊奇。
《三块广告牌》把所有关于警长破案、警察与广告商的纠缠、母亲失去女儿的过程都戏剧化、激烈化了,所以当我们看到身患癌症的警长开枪自杀时,我们无比震惊。但如果我们就是那个警长本身,那么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桩重大悬案给生活带来的、时时处处的压力:当你在餐桌前吃菜时,你会想起那个被奸杀的女孩,当你开车时,远山黛影中会飘荡出她被侵犯时的尖叫,当你睡觉时,你会想到有一位母亲还在为着她的女儿辗转难以入眠。
其实,如果引申来看,当你有了理想时,你的生活就会变成张爱玲所说的“一条爬满了虱子的美丽旗袍”,你所想念的一切就是让这些虱子消失无影踪。影片中那位警察为警长的自杀鸣不平,以至于非法殴打广告商而丢掉了自己的工作。这种冲动的背后其实依然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依然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啊,人死了,不就得有个说法吗?要不然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我始终觉得人必须是叛逆的,才是完整的。如果我们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习以为常,“唉,别想啦,我们改变不了他们的”,那么我们其实就已经对人生失去了热情。“搞那么累干什么,不如自然随顺一点。”影片中女主用三句极为讽刺的问候和三块巨大的广告牌形成的鲜明对比,生动传达出了对于不公正的愤慨。是的,不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吗?不是号称民主的灯塔吗?人死了啊,亲!凶手呢,没抓到啊,亲!还能怎么办,继续找啊,亲!这种潜台词般的呐喊和悲愤早已溢出那鲜红的广告牌,它让人们意识到看似美好平淡的生活里,还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还有人在被无限程度地忽略与漠视,我们这些过稳富足生活的人们,究竟还要沉默多久?
如果有人,就在这儿,在你身边,遭受到了不公,你会为他鸣不平吗?罗翔曾说他大学时期遇见过一个亟需司法援助的老太太,但是他爱惜自己名牌大学生的美好前程而最终放弃了帮助她。这件事在罗翔的心中扎根发芽,哪怕他在B站拥有了几千万粉丝,他依然无法彻底释怀。是的,每一个你做过的妥协都会在今后近乎无限的时光中提醒你:嘿,你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你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
我想,所谓理想,不过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自我实现,直到不再活在谎言中。是的,人死了,那我们还能怎么办,追凶呗!追不到怎么办,继续追啊!拓展来说,生活中没有方向与目标怎么办,继续找啊,没有理想与信念怎么办,继续创造啊,遇到挫折坎坷怎么办,继续忍耐坚持啊!
在我看来,《三块广告牌》从来都不是一部讲破案的故事片那么简单,它更多的在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支持,它更多的在强调理想主义的意义。是的,如果我们有一个理想,如果就连我们都不愿意和它死磕到底,又能指望谁来把它实现呢?
《三块广告牌》:所谓理想,就是死磕到底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邯郸案是否打脸了《周处除三害》?
表面上看,邯郸案和《周处除三害》有着不少共同关键词:基层社会,暴力凶杀,个人恩怨。但仔细看来,两者间却是迥异大于微同。 邯郸案在收获大量流量关注后,舆论压倒了一切。刑法学教授、著名女歌手轮番出场,之后副国级领导也在基层调研过程 ...
“去惊悚”女性版《闪灵》
《坠落的审判》是一部优秀作品,在它身上,我们可以看见《杯酒人生》《禁闭岛》《恐怖游轮》《爱在午夜降临时》《革命之路》《安妮霍尔》等电影的影子。但我觉得有一部电影,和它最像而且它也没能超越,那就是《闪灵》。 《闪灵》的故事发生在 ...
成住坏空
37岁。“一个可怕的年纪,”凯洛夫伏在桌前,一边发呆一边思忖着。 这是一个尴尬的年龄,向上已远离了青春的芬芳,向下也还远远探不到老年的边界。这个阶段的迷茫是如此真实,年龄焦虑像一拳拳沉重的击打,从虚空中来,席卷一番,又消遁于无 ...
长远看,体制内才最不稳定
对于中国式的父母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是儿女在毕业后的首要目标,甚至也是最高要求。公务员、事业编、教师、医生……有了这些标签,丈母娘必然“龙颜大喜”高看你一眼。 虽然体制内安稳,但每年都有人在盘算着如何“逃离体制”。 “有份 ...
《革命之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瑞克和莫蒂》中,瑞克曾对莫蒂说,“别担心,不管环境变得有多么糟,最终你都会适应一切。”每个人小时候都曾想当过科学家,只不过大多数人在发现自己没有相应的天赋时,选择对自己说,“你看,当不了科学家也没什么嘛,我照样可以去做别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