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可以说是我第一个在电影院看的严格意义上的爱情片了,夸张的设定有趣接洽却不狗血,而且凄清动人,真的把初高中的懵懂爱恋刻画了出来。

茫茫雪原上,一清秀女子着一袭黑衣卧于雪上,给人一种凄美感,第一个镜头真是惊煞观众。村庄,雪地,渐行渐远的女子,一个构图考究的长镜头,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与普通爱情片不同的是,叙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已故男主的未婚妻,在对这段有始无终的感情近乎癫狂的执着,逐渐学会放下,一个是已故男主高中暗恋对象,粗线条的她因为和男主有相同的名字经常遭到同学过分的恶作剧,当记忆的闸门打开,往事重现,最终发现翻开的书页背后是青葱的爱恋,学会了去爱。两个人长相相似,却未曾见面,一个误会把两人连接在一起,又一次次地错过,真是有种神秘感,尤其是那个希区柯克变焦的镜头让人误认为是一个灵异片,悬念的处理增加了趣味性,两个线索相互补充,影响,增加了叙事的广度。

摄影除了前面说的,还有很多经典镜头。比如太阳光射入的房间那种空气中弥漫灰尘的颗粒感,随风飘舞的被阳关照射的纱帘,读书的男孩,关于雪景的镜头都十分美,看了介绍得知此片的摄影师是日本有名的筱田升,今后要多看看他的片子。

该片最打动我的是很小的细节,比如女孩在等待时玩着凉棚的杆子,太真实了,好多孩子包括我在内的都有这个习惯。还有那种暗恋的状态,很符合那个年龄,很有代入感。骑车的设计,借书卡的设计很有新意,还有雪地抢救时爷爷记的精确时间,“不用走,用跑的”在雪山喊话和片末的谜底揭晓两个情感爆发一放一收很讲究,值得细细品味。

爱情是一种映射,恋人是自己的映射,现在的恋人也可能是以前恋人的映射,为什么爱不重要,爱是不讲逻辑的,爱就够了,只不过不要陷于执念,学会去爱,学会放手。对于爱情本身而言,爱可跨越生死,跨越时空,真的是一个经典而神奇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