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抵达真相,黑泽清全片最重要的选择也许就是让步:让作为编剧的滨口龙介充分将其文本理念渗入电影。由此我们得到的效果是一个时时刻刻充满着一种躁郁般的危机的电影,这种危机是基于人物视线的含混性,并由此把影像载体自身的作为一种多个规定性混杂的组合,来创造所谓的虚实。但这次,这种方法论处理的是实证历史,也是直接面向实证历史情境拍摄,这无疑多了一重负担,一对夫妻在战争中将严肃的情报工作游戏化,然后又被军队抓捕打击——这一危机导向的是一个建构在电影外部的伦理怀疑,他的确构成了所谓的戏剧张力:可是有必要吗?这个意义上对于一种面向历史的责任主体,滨口龙介创造的情感伦理危机在此处显得无比刻奇,那些元电影的指涉在这里反复的沦为一个创作者的小聪明式标榜。但最终,一切错误要归于黑泽清,他从头到尾没有真正把握到滨口龙介的文本内在营造的危机导向何处,他甚至在这个意义上放弃了与剧本本身的对话(最佳导演的奖项由此是彻头彻尾的讽刺)
在其脱离世纪之交的那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
...
那么关于那个历史主题,即日军在华实验这一内容,他也从未伴随电影转变,他仅仅是在绵密的游戏环节和突兀的戏剧时刻中彻底被掩盖;即使是未被掩盖的前半部分也不存在一个电影的真相:随着电影的流动不断转变而不断的成其自身,而不是永远被静止的统合在一个困难和大义的教条中。黑泽清这次对物件毫不在意:一盘棋局,一碟录像带或两本笔记本,完全都不是它们自身,全是一个东西,像一个毫无清晰性可言的虚焦点。
包括之前看到...
两种理念间的含混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流体建构的《自然辩证法》
一些类“屎尿屁”式的流俗性建构,他们不仅仅是包袱式的段子和融梗,同时也在前三分之二的戏剧里渗透进了特效的流体建模中,这种流体是低俗的生理器官反应,但又同时是湖水水流和深海,以及敖丙与其技能为前半段主要的特效展示;流体的流动,走向固态 ...
(欧洲电影史作业论文初稿,后续交上去的作业因字数要求只能一顿狂砍内容。而且这篇很多reference格式不对,懒得去改了、、、)我只是活在历史中的人,如果我知道我们的历史已经终结,我是否还能再怀着这样纯粹的激情去行动?——帕索里尼《 ...
在一部H-S电影里,或者确切的说,那些和古典文本发生关联改编影像里,我们始终可以看到的是这种被中介的文本本身的重量——演员用伴着奇怪间隔与发音的方式言说,并很大程度上忠诚于原文本本身。我们无法察觉到一些明显意义上的所谓影像化改编。这 ...
H-S笔记2.5:关于塞尚
(一些显得零散的考察,主要关于H-S如何吸收和处理塞尚的绘画创作)比较能显著理解的部分是关于圣维多利亚山(Mont Saint-Victoire),H-S在这里拍摄一个全景完全沐浴在阳光下的山脊风景,伴随着画外音读着塞尚自己对这座山 ...
H-S笔记02:布莱希特与对事件的忠诚
H-S似乎对布莱希特的文本总是完全忠诚:在一种镜头效率极低的基础上,文本的张力却的确生成在电影中。那漫长的单一机位,拍摄车辆穿行于当下的街道巷口,掩埋的历史遗迹之间,构成一种所谓的契合市民生活的话语(这即是布莱希特自己的处理)但相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