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Welle浪潮(2008 德国)

很神奇,这部片子在豆瓣有一个“惊悚”的标签。但我觉得此惊悚非彼惊悚。而是一种观后内心深处产生的惊悚感。

我们通常在探讨一个问题,二战时期的日本、德国普通民众是否无辜。这部片子是一个很好的答案——既然是“民众”,那么在这个民众中,在这个集体中,大环境不会是无辜的。极端的民族主义以高度的集体化将大众情绪推向高潮,一旦有反对的声音就被大众排挤(如影片中率先退出课程的两个女生、不愿意做浪潮手势的小男孩等)。

影片快结束时男主质问女主是否要当慕尼黑白玫瑰的索菲·朔尔(二战时期德国内部反法西斯牺牲者)并且以暴力对待自己的恋人,这是很明显在群众思想中丧失自我的表现——一切为了浪潮,非浪潮成员就是异端,需要遭到打压。影片最后一个高潮是引起这场运动的文格尔先生的演讲——与希特勒一模一样的话术,将自身、将组织置于一个领导地位,代表所有德国人的利益,指责德国政府的对现状的遮掩与不作为,指出德意志在世界的弱势地位,而他们就是攫取既得利益群体的先锋,全场轰动,我甚至怀疑下一秒是不是他们就要做出什么冒犯当代德国的手势。

冲突在结局爆发,信仰崩塌的男二伤人伤己,文格尔先生作为无法控制这场浪潮的责任人被捕入狱。德国人的反思精神总是让人不得不让我们鄙夷某些声称自己无辜的加害者。片尾的结局残酷而真实——在已经高度发达的社会,只要存在社会矛盾,只要存在阶级分化与游离群体,那么法西斯集权就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当然,影片不仅仅是对这一历史问题的探讨。最让人深思的还是集体主义存在的合理性与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弊端之间的矛盾。大家都会加入浪潮,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寻求一个归属感,他们自身存在归属缺失,非德裔、穷人、寄养家庭、父母对其疏离而不关心等等。浪潮给了他们身份与后盾,他们拥有统一的制服,无需攀比,没有经济高低之分,做一样的动作,信仰同样的信仰(很熟悉,对么),其实在一定意义上,集体主义给了他们非常大的支持,杀马特非主流走上正轨了、孤僻的小透明开始掌握话语权了……但与此同时,凝成一团必然带来对他物的排斥,而某种程度上,排除异己也是一种增强凝聚力的行为,在团体中,这是默许而被鼓励的,至于自由、个人思想、个人选择,则被淹没在了“浪潮”当中。部分人在不自由中获得了自由,部分人却因为这份自由而不自由。

不谈政治。粉丝团体的形成、乃至我们的星座、前段时间非常火的mbti测试等等,其实都是我们在寻找集体的过程。因为归属感的缺失与自我信心的缺乏,我们开始给自己贴标签,有了标签,有了集体在背后的支撑,似乎就有了什么安全感。也许某种程度上,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饭圈的极端排他、各类撕叉骂战,甚至于星座、人格属性的优越感,是否就其导致的恶端?我们无法改变,即便自己清楚这个道理,在群众的浪潮中,这些想法、这些行为,我们真的能作为人本身来控制自己吗?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