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看过的最让人震耳发聩的电影,也是最紧扣心弦的电影。就一个惊悚片或怪兽片来说,它成功了,成功得如此酣畅淋漓,让人大呼过瘾。90分钟的时长里,它用丝毫不输文艺电影的视听语言,完成了对速度与激情和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爆米花大片的超越。这种超越,并不是拿钱和特效去堆积,而是实打实的讲故事的手艺的极致追求,这种追求带来的效果,正如张艺谋的一秒钟那样, 进入了大道至简的境界。故事十分之简单,延续继承了第一部的设定,不知名外来生物袭击人类,在人类生死存亡时刻。一个普通之家,夫妻子女踏上存亡之路。在生存的过程中,父亲和怪兽搏斗而死,母亲和女儿担起拯救家庭的重任,并且发现怪兽并非无敌。第二部便是从女儿决定用怪兽的bug去消灭怪兽,拯救人类开始。而母亲则继续从小家出发 ,保护整个家庭。就像一秒钟的故事,一个父亲要去看新闻简报中女儿的遗影,一个女儿想要偷电影片子,最后故事交汇。而寂静之地二的故事结构反了过来,一家五口,女儿要去拯救世界,母亲保护其他孩子,剧情从汇合到分叉,平行进行,平行结束,毫不复杂。但和一秒钟的酸涩感动的体验不同,这个电影首先给人的冲击在于声音对于故事的提分和刻画。女儿是个聋子,好几段情节中,电影一度失去了任何声音,这种失声,如果放在其他的电影中,哪怕是黑白片,都是一种灾难。短暂的声音的消失,从剧情或人物的设定,任何导演都能玩,但是像这样大面积,持续一定时长的失去任何声音,便不是任何导演敢玩的了。这部电影牛逼的地方在于,没有声音没有音乐的时候,恰恰是最能调动观众紧张心理的时候,不仅在营造恐怖的气氛,还在推动叙事的发展。每一次失声,必然伴随着另一个意外事件的开始和剧情节奏的加强,这种节奏带来的巨大的张力,就好比玩欢乐谷的大锤摆一样,从上百米高空摔下来,就在落地的粉身碎骨的时刻,突然把你抓住。这种节奏感固然是恐怖片所擅长的,但是寂静之地做到了完美和极致。电影中通篇以冷静的声音完成了故事的讲述,尽管是延续了第一部的声音风格,但依旧是成功的。这种对音乐或音响的克制,除过在必要的怪兽与人打斗中提高了张力外 ,还制造了一种肃杀和末日感的氛围。通篇除过少部分的钢琴曲和悬疑恐怖片特有的低频音效,再没有别的辅助声音,所以,在电影院制造出来的效果是: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来,大伙儿都屏住了呼吸。能这么安静地玩电影声音的恐怖片,真牛逼(也或许是我看的恐怖片太少但声音的克制使用绝对升华了这片子的质量和效果。)从声音的角度看,这电影成了。更何况,电影中不少移动长镜头的运用,摄影和剪辑的流畅感增强了视听语言的呈现。如果从故事角度,从母亲去城市拿药,儿子照顾弟弟,女儿跟着邻家大叔去拯救世界,三条线平行讲述开始,也就是电影三分之二处开始的高潮段落,交叉剪辑和叙事带来的丝丝入扣,起伏跌宕的巨大悬疑效果,直到影片最后一刻结束,都让人欲罢不能余音绕梁。这是这个电影在故事和剪辑层面最成功的地方。故事是俗套的,但讲成这样,我辈只能是五体投地和反思。
另外 ,从时代背景的层面去分析这个电影,也很有意思。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个电影是一个女性和母性去拯救世界的好莱坞式政治正确的电影。母亲撑起家庭,女儿拯救世界。电影中的重要角色有四个,两个是女性,两个是男的,而真正的故事主角和推动故事发展的,却是女性。尤其是女儿这个角色,当她拿着那麦克风杆打向怪兽的时候,又从怪兽嘴里拔出杆,这一刻,她像极了好莱坞所有的超级英雄,那种蔑视万物的摆pose的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加尔盖朵的神奇女侠和黑寡妇中 ,让我们不仅高呼, super girl!电影中的这个女儿也并非好莱坞意义上的美女面孔,长相普通,还是个聋子,还是个女的。一个长相平凡的女聋子拯救了世界,残疾人的骄傲,女人的骄傲!而另一条线 除过结尾儿子拯救母亲的桥段,这条线所有的剧情点都是母亲以孱弱的身体去对抗外界的生物和为儿子们做牺牲去拿药(拿药这条线其实有点儿平,如果不是剪辑三条线的并进,这个不出彩,当然,这个和三条线中主线在女儿身上有关。)当片中的男性都要放弃时,女性选择了战斗。邻居大叔的懦弱,弟弟最初对姐姐拯救世界行为的对抗,以及后面到湖边那些幸存男人想要强暴女儿,这一系列事件都反映了男性在这场灾难中的脆弱和恶劣,而以母亲和女儿为首的女性,则成为了拯救人性,拯救世界的主宰。女性的胜利撑起了电影的胜利。
尽管这个电影的设定并不能以科学和现实的依据去完成电影世界观的构架,比如政府和那些地球的强大军事力量为何不对抗怪兽,而任由世界毁灭,电影也没有直接而全面地展现怪兽从何而来如何去以《环太平洋》那种烧钱的奇观去堆砌末日的宏大和凄凉,但是,就一个类型电影,做到这样的程度,实在是很不容易。
很厉害,至少给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