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顾了一遍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跟第一次看的时候感受一样,童年的记忆被影片搅动,充满了激动与欣喜。
看见小哈利赢下了魁地奇比赛,与罗恩一起救出赫敏,三人组勇闯地下室冒险保护魔法石,一幕幕都让我想起小时候与同伴一起玩耍的画面。
我的小时候没有哈利波特。
二十世纪初的农村,虽然不贫穷,但也不发达,每家每户基本都有电视,但是整个村都没有几台电脑,更别说“宽带”这个东西,听都没听说过。
因此我们每天最大的快乐不是玩手机,不是看动漫,而是放学后一回到家,就扔下书包跑出去找同伴玩,玩什么不要紧,可以是斗牛,可以是跳房子,可以是玩弹珠,甚至可以只是茫无目的的追逐,直到隐隐听到奶奶在喊回家吃饭的声音,才会结束快乐的一天。
哈利三人组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样子,童真,幼稚,对万物充满好奇。
赫敏一字一句念台词的样子现在看起来有些出戏,但仔细想想小时候那些女孩子好像就是这么讲话,在小学阶段女孩普遍比同龄的男孩早熟,因此她们会更加容易的梳理自己的想法,而一字一顿的表达也能让对方清楚自己在表述什么。
罗恩就像是每个团队里都有的“坏小孩”,歪点子多,爱捣蛋,但有时候又很机灵,让人哭笑不得,爱恨参半。
而小哈利就是非典型的“好学生”,学习不认真,但是悟性极高,看似不突出,但是天赋极好,只要稍加调教,就能有一番作为。
马尔福就是那种不常跟人玩的“高冷男神”,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处于看不惯其他人的水平上,但其实只要把他带到圈子里,不出多时他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团队当中,毕竟大家都还是孩子!而纳威就是团队里的“傻大春”,老实憨厚,听老师话,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大家一旦有困难,他绝对会挺身而出。
突然有些不忍心看哈利波特后面的系列电影,长大意味着童年的消失和身边人的离去。
我刚看完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还不想让这种美好瞬间破灭,后面几部以后有时间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