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不是孩子的专属,它可以承载我们的天真和思考,从远古神话到现代技术,在内容的呈现上我们亦可以体会到生命的宽度和重量。

放眼国际,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以平面或定格为形式创作的各种动画,但如何集中性地观看、以相对清晰的主题单元来满足自己对于动画的热爱,费那奇动画周或许可以给到我们一些答案。

节展前期,书本也专访了创始人之一陈莲华,一起探讨学习独立动画的发展历程、费那奇动画周成立的渊源以及目前中国动画的处境现状。

...

...

陈莲华是《中国奇谭》之《小满》联合导演、费那奇动画周影展策划。独立动画导演,漫画家,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动画作品曾经入围国际知名动画节并获得奖项;曾多次担任国际知名动画节终审评委,是费那奇动画周创始人之一。

采访:刘小黛

理:泛泛

责编:Protokollant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刘小黛:谢谢陈老师接受我们抛开书本的采访。费那奇动画周今年是第四届了,有来自世界各地或奇幻或趣味的作品,所以想先问一下陈老师作为费那奇的创始人,在今年选片的过程中,您更看重什么呢?以及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陈莲华:每年初审有一部分是组委会的人,保证选片能够符合费那奇的风格,同时也会外请一些其他领域的艺术家。选片是一个特别专业的工作,一方面在于你对片子的内容和质量有一个判断,另一方面即如何最终使其成为一个放映单元。

另外,费那奇选片比较看重的一些东西,必然跟一般的院线电影、长片以及其他短片影展不一样。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原则,比如会看重比较成熟的个人表达,在观念上和表现手法上有新颖的东西,且相对来说,会偏向于中国作者。

因为世界上动画影展非常多,每个影展它多少都会有鼓励本土创作的倾向。总的来说,我们在保证风格稳定性的同时,也要确保不同声音的存在。

...

...

《中国奇谭》之《小满》

刘小黛:我关注到今年费那奇有一个欧洲剪纸定格动画单元(包括这次大火的《中国奇谭》,您作为剪纸动画《小满》的导演,以及联合导演周小琳也是本届费那奇动画周剪纸动画工作坊的设计者),您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策展这个单元的动因吗?您认为费那奇动画周成立的原因和初衷是什么呢?

陈莲华:这个单元是另一位创始人陈晨策划的。一般的动画影展都会有一些配套的工作坊,为了让更多的参与者除了观影以外还能参与到动画周的活动当中。今年的隐含主题就是剪纸动画,因为剪纸这个事情本身就特好玩,在过程中你要用到很多材料和不同的制作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很多没有动画基础的人直接参与其中。

之前我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独立动画,和真正的观众群体不存在交流状态。其次放眼整个国内的观影情况,大部分观众还是只能接受商业大片,或者是故事性比较强的动画作品。但是到了一七、一八年有一个转折,那几年开始明显感觉到看不同作品的人多了。以前从来没想过在国内做放映,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酝酿组织费那奇影展。

费那奇从诞生以来就有很多理念,比如促进本土独立动画的交流和创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更广泛地接触观众,让作者与主流观众进行动态的交流。

...

...

《继园台七号》

刘小黛:一七、一八年主流市场上出现了各种风格的中国动画,像院线里的《魁拔》、《大护法》,像影展上出现《继园台七号》以及您的各种短片。您刚刚也提到费那奇承载着培养观众审美意趣的意义和功能,说到中国独立动画的风格,选题也是非常的多样和发展。

《中国奇谭》也是这次在网络上发行,可以看到里面有剪纸、手绘、水墨、现代3D技术,每集的风格都非常不一样,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享受。

所以是不是创作的多样性和探索的先锋性是费那奇动画周非常关注的,以及您去跟国外比较优秀的动画影展做交流或者参展的时候,是否会觉得中国动画市场或者视野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以及在创立费那奇的时候做过哪些努力去达到国际性的平衡和交流?

陈莲华:我感觉中国短片和世界一流的短片在独立动画领域差距最小,因为所谓的独立动画短片,实际上都是作者向的东西,一旦涉及个人表达,世界的差距就不大了,如果是集体项目还是存在很大差距。

其次随着视野的打开,很多创作者了解到了世界当下常谈论的话题、常使用的手法、一些艺术观念和形式等等,很快就和国际同步了。所以我认为中国独立动画的水平还是蛮高的,而且在国际上是独树一帜的,这种风格并非是表面化的包装,而是整个作品的内在质量。

整体国内创作很好,国际交流水准也不低。虽然没有年年都出经典作品,但也有不少知名作品和知名艺术家出现,我觉得这是中国动画短片在国际上的一个现状。

刘小黛:动画这种形式它在国内的发展状态相对还是比较小众的,作为国产独立动画的推广者兼创作者,您是怎样看待这种情况的?对于还坚持在独立动画产业内工作的创作者,您有什么建议?

陈莲华: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大体上看有两条路,一是工业动画的道路,很多人一起工作,为了满足观众、挣钱、提升产业;一是个人艺术家的道路,偏向个人表达而非满足企业或服务于其他人。这两条路不能混淆,个人表达和商业利益是很难兼得的,最后作品呈现出来也是两种东西。

当然,进入到工业动画体系当中,可能能够解决生计问题,但个人表达是你个人的一个需求。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个人表达是对我个人的疗愈,这个是我应该付出的,而不是要去得到某种回报,所以也就不存在坚持的事。

这两个方向其实很清楚,各有所需,各有喜好。但同时也必须要承认,在欧洲也好,在中国也好,这两者的界限没有那么清楚,有时候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兼得的。

但据我所知,在国际上真正兼得的一定不会是特别商业的作品,也不会是极端的个人表达,它还是走一个中间路线。所以我感觉中国现在慢慢趋于多样化,比如《中国奇谭》虽然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但是也要探讨一些多样性,因此有人会喜欢其中几集,有人可能会讨厌其中几集,这都是这个项目探索的一部分。

刘小黛:您作为一个专业的策展人,可能更了解当下动画的一些动态,您觉得当前国产动画的水准和发展状况是怎样的?中国动画又该如何在保留自身独特性的同时,更加广泛地走向世界呢?

陈莲华:刚刚提到国内创作水准还不错,但其实也存在问题,因为很多非常好的创作,实际上是一个导演的第一个作品,也是最后一个作品。

国内目前的状况,一方面如果有对短片创作的艺术基金支持会更好,另外一方面就是作者本身的问题。很多非常好的创作者其实是留学生,他们去有世界一流的动画专业的院校去学习,打开了眼界,学到了一种最新的表达方式,但是这种创作实际上还是一个拿来的东西,与真正变成他自己的东西还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这也就是另外一个问题,说中国的作品怎样走向世界,我始终觉得,中国作品其实不用非得要做水墨,或是用中国传统的美术形式,这些实际上都是表面的东西,真正的好是一个内在的东西,一旦你表达的东西是自发的,就会带着你的生长环境,这才是最中国的东西。

...

《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刘小黛:您刚说到中国传统动画的形式,像《中国奇谭》第一集的内容是《西游记》改编,其实除了像《西游记》、《山海经》这样的传统神话作品向来是中国传统动画的一个创作来源,放在当下看,改编神话也是一个影视化改编的潜力方向,像有的电影它会改编小说,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陈莲华:首先,神话远离现实。在一般的观念里,动画就是要拉远现实,更有想象力,更天马行空,所以神话题材可能是最受国内观众喜闻乐见的。

此外,我觉得神话除了在题材上比较安全以外,还比较容易。因为你如果做一些设计的话,就很难挑到毛病,因为这个是假的,是想象的,所以你怎么做都可以。

如果你做一个比较真实的事情,比如做宋代的作品,可能就会有人说这个地方不是宋代发型,这不是宋代衣服,所以在考据上,在创作的便捷度上,我觉得神话都是一个特别好的、有先天优势的选择。

刘小黛:下面就聊聊您的作品。我觉得《小满》里面的音乐非常出色,比如有箜篌、笙、尺八等一些现在不常见的中国传统乐器,您当时为什么采用唐乐去作为本片的配乐?

陈莲华:首先音乐部分是李星宇做的。因为我觉得《小满》这个片子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积极的片子,李星宇也是一个底蕴很阳光的人,近年来他在做一些民乐,所以直接就把雅乐用到了这个片子里。

其次这个片子没有那么精准的时代设定,他服装参考宋明的,但也并不是说它是一个宋代或者明代的作品。然后雅乐本身它过去是宫廷音乐,比较高雅,没有特别民间的那种味道,之所以这个作品在视听上都用古代的风格,其实是要一个异域感。

我们现在看古代的东西,跟看外国的东西实际上一样,都是和身边很不一样,不光是时代差距,还有地理差距,会带来异域的感觉,同时文化差异也会带来一种神秘感,所以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能够带给和我们喜闻乐见的那种不一样的东西。

刘小黛:《中国奇谭》这次在网络平台也掀起了一股国产动画的热潮,您觉得这部作品的诞生对于中国动画的复兴有何作用?或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您现在有收到一些反馈吗?

陈莲华:《中国奇谭》包括总导演、整个团队以及出品方都有点意外,因为之前没有想到关注度那么高,好评度那么高。

我觉得这个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就是把一些概念摆到观众面前,比如短片、动画的多样性,把很多稍微深入一点的问题直接摆到明面上,开始让人们关注这个事儿。

这可能是一个开始,促进了一些观众的兴趣,可能会让观众觉得原来动画其实不一样、有很多种,不是原来的那个样子。

刘小黛:您刚才也说到动画不是儿童的专属,也可以用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去表达哲思。在您的经验和思考中,怎样才算一部优秀的成年动画,有没有导演或者作品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陈莲华:对我个人影响最大的是一个俄罗斯的导演,叫伊果·科瓦廖夫。

他对我影响有好几方面,首先是创作观念上,他说动画创作原先的标准其实只是一种标准,但并非只有那一种标准。其次是叙事方式上,比如说用半叙事的形式,给你讲的一半明白一半糊涂,这种方式的可能性对我启发非常大。还有一些动画语言或者是电影语言上的启发。

最开始是无意识的,后来接触到的艺术家多了,或者一些艺术理论的文章和书籍看得多了,慢慢就能够理解之前受到最大的冲击是哪方面的影响。

但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还是要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的作品可能不会影响你一辈子,但是他作品里有一点会影响你,或者是对你有某种改变。

...

《春分》

刘小黛:当时在 FIRST看到您的短片《春分》,感觉非常惊艳,节气系列动画您创作了多部,也是您的代表作。那之后您还会有相关的作品跟大家见面吗?或者会不会探索一下其他的一些中国传统元素的一些内核?

陈莲华:对,节气这个系列我不做了,一是因为之前和我合作的创作者去世了,之后我又做了几个我们未完成的作品,算是一个生命阶段的结束。

二是最早2008年以节气命名的时候,当时节气好像在社会上还没什么人重视,现在好像用节气太多了,有点烂大街了,所以选择这个作为名字其实就没那么有意思了。

再是一开始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把节气视为自然运行的一个规律,而实际上它能映射到人生或者人的命运上。但是做到最后有点凑的成分,就会存在一种束缚,所以就不打算再以节气命名了。

除非偶然,比如说像《小满》其实也是个节气,但是正好也有一点点暗合的意味。

刘小黛:最后想问一下陈老师,马上费那奇要开幕了,您作为国内非常优秀的独立动画创作者,也是一名教师,对现在入围的年轻导演、年轻的创作者有什么想说的?

陈莲华:首先我觉得入围费那奇挺难的,做的非常有特色的作品才能够入选。当然没有入选的也不能说做的不好,只是在导演的评审口味上或者是比较适合费那奇的入选。

这些作品创作实际上都不容易,也算是费那奇影展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让他们得到喝彩声,得到鼓励,因为创作永远是不容易的。

我原来听过张爱玲写曹雪芹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因为他周围没人给他喝彩,他不像俄罗斯19世纪初的那些大文豪有一大堆人夸作品特别好。我觉得创作者是需要喝彩声和鼓励的,所以我希望影展能起到这种作用,给这些创作者鼓励,让他们在创作的道路上不觉得孤单。

刘小黛:非常谢谢导演,在国内现在这个环境下做一个影展非常不容易,希望费那奇一切顺利,也希望您可以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作品,非常期待您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