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
西川美和最新的一部,四部作品中看下来最好的,各方面都很完善的作品,感人至深,唯独缺乏一点独到的创新。
视听和剧本都趋于纯熟,表演也很精湛。剧作的痕迹虽然略重、戏剧化意图较直白,但典型、值得参考。
情节一波三折,现实中人的欲望不也是如此摆荡吗?(参考《故事》)本以为会流于正负荷的结局:只要你决心走正道,全世界会为你让路。这个近乎完美的结局,十分感人也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却怎么也没料到结尾既没有停留于激励人心的HE,也没有跌至惨痛的悲剧,而是在平静的死亡后,以一个远景的上摇镜头收场。(很有西川的风味,开放和暧昧的)也让人想到《绿洲》结尾的画面。
此外,比较出彩的是影中影的维度,对于媒体和纪实的反思兼具批判。我也想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的导演或作家,并积极与人接触。
本片社会批判力道更强,有如李沧东的作品。以一个出狱后艰难融入社会的黑帮分子为主角,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英雄本色》。
作为曾犯罪人员重新踏入社会屡屡受挫,依旧甚至更加难以在社会立足和生存、共处。既要承受黑道白道之间价值感的落差,又要彻底告别过去的兄弟情谊和快意生活,难免在黑白之间反复震荡。实际上是在价值的对子中博弈:愤懑不满和秩序安逸的争执,社会和反社会的对抗,道义和法律的冲突,国家机器和战争机器的矛盾……
而在个体身上,一方面被规训,另一方面又怀有野心、暴力,这种张力也是难以弥合的。对于世俗的态度也容易呈现两极,要么认为他们懦弱虚伪,要么又对他们钦佩、被感动。
本来觉得片中强调童年创伤不甚必要,但和孩子在阳光下踢球的场面很感人(让人想起《春光乍泄》),也就能够理解了。至于影片中黑帮的粉碎是必然,也说明黑道的脆弱和昌盛是一体两面的。
从庭审到入狱的情节和《摇摆》如出一辙,甚至都运用了童年时期的档案和录像,本片可以看作续篇;另外,役所广司扮演的老年角色住在破旧的公寓,在社会基层就业,描绘人间百态和生活点滴,颇可以看作《完美的日子》前传。
此外,本片也一次次触动着我的真实心境。
我虽然没有污点,也不用承受非议和被打上异样的标签。但我仍旧面临着种种生存和就业的困境,其中很大程度上是我不敢主动打交道、不甘于平庸和实干。但与人接触、适应社会是必然,尤其必要的妥协和忍耐是成长、成人的体现。认真、脚踏实地地工作生活,接受平凡,普通并非坏事。
创作启发:同一地点/场景在不同电影/故事中出现,不同时间的奇妙交错。(本片中白天的桥和《蛇草莓》相似,夜晚的河边桥下则像《完美的日子》)城市夜景航拍段落如同王家卫。
ps.完美的世界,完美的日子,美好的日子……排列组合呢。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4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3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4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3
选角/表演 8.4
25.7.20小西天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观感和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重温《盗梦空间》 -管窥好莱坞电影的“造梦空间”和“归家”母题
⭐️ 公众号图文版:重温《盗梦空间》-管窥好莱坞电影的“造梦空间”和“归家”母题 - 微信公众平台评分:B-,6.5+(五星改为三星)前言:这部曾经唤起世界性的集体猜谜的诺兰“科幻神片”距今已经十年了,作为经典似乎还不够远,但作为席 ...
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的纪实美学和现实互文 公众号图文版: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众平台1️⃣简评与观感《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90年代的两部现实主义杰作,二者不仅在情节、风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后荣获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
简评-第五代发轫作
C 5-简评:观影体验实在很一般,影像贫瘠不堪、情节一样僵死无力,镜头毫无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镜头间也不具张力。播音腔的配音,样板戏的表演,摄影的确有新意,但总体上十分鸡肋-节奏不稳、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也只有在这个特殊时段才会产生出 ...
札记-随感-简评
评分:B- 6.6/6.7前言:机缘巧合来看第二部该导演的电影,听说是和《扒手》一样地动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视听更为程式化、丝滑的长镜头减少了,诗意和美感也有所丧失(或者说侧重发生了变化)。简评:有着《男人的争斗》的开头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为何中规中矩?
评分:B-6.8二刷观感依旧非常一般,但已经完全将其把戏看透了。没有见过如此自作聪明、匠气与说教气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图作为系统性的影评,只是将札记分集整理。)前言:和《红高粱》一样,正好是九个月后在影院重温。依旧是重估的目的。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