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
西川美和最新的一部,四部作品中看下来最好的,各方面都很完善的作品,感人至深,唯独缺乏一点独到的创新。
视听和剧本都趋于纯熟,表演也很精湛。剧作的痕迹虽然略重、戏剧化意图较直白,但典型、值得参考。
情节一波三折,现实中人的欲望不也是如此摆荡吗?(参考《故事》)本以为会流于正负荷的结局:只要你决心走正道,全世界会为你让路。这个近乎完美的结局,十分感人也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却怎么也没料到结尾既没有停留于激励人心的HE,也没有跌至惨痛的悲剧,而是在平静的死亡后,以一个远景的上摇镜头收场。(很有西川的风味,开放和暧昧的)也让人想到《绿洲》结尾的画面。
此外,比较出彩的是影中影的维度,对于媒体和纪实的反思兼具批判。我也想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的导演或作家,并积极与人接触。
本片社会批判力道更强,有如李沧东的作品。以一个出狱后艰难融入社会的黑帮分子为主角,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英雄本色》。
作为曾犯罪人员重新踏入社会屡屡受挫,依旧甚至更加难以在社会立足和生存、共处。既要承受黑道白道之间价值感的落差,又要彻底告别过去的兄弟情谊和快意生活,难免在黑白之间反复震荡。实际上是在价值的对子中博弈:愤懑不满和秩序安逸的争执,社会和反社会的对抗,道义和法律的冲突,国家机器和战争机器的矛盾……
而在个体身上,一方面被规训,另一方面又怀有野心、暴力,这种张力也是难以弥合的。对于世俗的态度也容易呈现两极,要么认为他们懦弱虚伪,要么又对他们钦佩、被感动。
本来觉得片中强调童年创伤不甚必要,但和孩子在阳光下踢球的场面很感人(让人想起《春光乍泄》),也就能够理解了。至于影片中黑帮的粉碎是必然,也说明黑道的脆弱和昌盛是一体两面的。
从庭审到入狱的情节和《摇摆》如出一辙,甚至都运用了童年时期的档案和录像,本片可以看作续篇;另外,役所广司扮演的老年角色住在破旧的公寓,在社会基层就业,描绘人间百态和生活点滴,颇可以看作《完美的日子》前传。
此外,本片也一次次触动着我的真实心境。
我虽然没有污点,也不用承受非议和被打上异样的标签。但我仍旧面临着种种生存和就业的困境,其中很大程度上是我不敢主动打交道、不甘于平庸和实干。但与人接触、适应社会是必然,尤其必要的妥协和忍耐是成长、成人的体现。认真、脚踏实地地工作生活,接受平凡,普通并非坏事。
创作启发:同一地点/场景在不同电影/故事中出现,不同时间的奇妙交错。(本片中白天的桥和《蛇草莓》相似,夜晚的河边桥下则像《完美的日子》)城市夜景航拍段落如同王家卫。
ps.完美的世界,完美的日子,美好的日子……排列组合呢。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4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3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4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3
选角/表演 8.4
25.7.20小西天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观感和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观感和简评
B+8.1/8.2第一部洪常秀,新片,中间小困但观感良好。八个松散的章节,自然的取景、平实的对话,随意灵动,视听素朴,故事缓和,有种侯麦的质感。对话中流露着人物的自然性情,又串联起散文般的叙事节奏。人物都自洽鲜活立体,而电影只是捕捉 ...
观感与简评
A8.6阿彼察邦最后一部长片,也是目前最爱的一部阿彼察邦。直到最后一部阿彼察邦,才第一次见到真正意义上大量使用特效。观影体验就像三位主人公那样,不知缘何来到一处洞穴,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不断向纵深和细微处发现。内心被一股力量源源不断 ...
观感和简评
A8.4-8.5四个月前最初看的第一部侯孝贤,看了一半没看完。这次依旧看了一半中途睡了,接着看依旧起劲。五部侯孝贤看下来好感持续上涨。本片感觉最不像侯孝贤风格的(此前看的都是他前期作品),但在我看来,本片之于侯孝贤就像《春光乍泄》之 ...
观感及简评
B+8.2第一部西川美和,比较满意。开始觉得普通,渐入佳境。结构完整,层层递进,只有结尾相对开放。比较惊艳的处理是两处静默,影片着重突出前后气氛的对比反差,悲喜、严肃与诙谐之间的戏谑味道。蛇草莓虽然在片尾才出现,但始终和主题相关,谎 ...
简评
B+8.2久仰,正好在夏日搭配《忧郁的热带》观看,文字和想象得以具像化。佳作无疑,值得肯定。(虽然不闷,睡了半小时后重新看;中间还因为吃饭打断了。)别样的公路寻旅探险,既是作为使者的科学考察也是梦的探险和自我找寻之旅。沉浸感很强,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