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包贝尔的作品(导演或主演),大部分人不是冲着电影可能会有多好,而是奔着电影会烂到什么程度去的,我也是如此,但这部《大“反”派》让我失望了,它依然烂,但没有比之前的作品更烂,包贝尔刹车成功,然而他的上升通道依旧没有打开...
如果要给《大“反”派》找一个参照,《夏洛特烦恼》是个不错的对象:它们的故事都是让羞耻的小人物经由离奇的遭遇(车祸、穿越),然后走向内心渴望的彼岸,在即将抵达终点时,再次启动意外机制(梦想失败、患病),使得主人公重新审视内心渴望,最终定格于“珍惜眼前人”之上。
包贝尔在创作过程中是动了些脑筋的,虽然那些“致敬”(复联、小丑等)看起来low到爆,至少比起照搬照抄要上了一点台阶,不过包贝尔的能力也仅限于此,他的导演能力即便是触底了,反弹也遥遥无期,不在原创上下功夫,翻来翻去一场空...
(ps:敢想,在一众演员的衬托下,我竟然在克拉拉身上看到了演技的闪光)
翻来翻去一场空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别让“约死群”成为孩子的最后倾听者~
轻生、约死、孩子,把这三个词联系在一起,光是读出它就令人颤栗,黄志忠却把这样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他说,总得有人发声~影片里,17岁的夏瑞阳拥有大千世界里最普通的家庭和校园生活,父母很忙、学业压力很大、世界很孤独,只有有人倾听他、温暖 ...
命运凝视,过往不再
“生猛疯格”是《大风杀》类型元素中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不重要的一个,然而,要在档期生存,势必需要一个“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生猛”被从众多元素中拎了出来,也就合理许多。但,我认为《大风杀》的主基调还是“文艺”(犯罪文艺片),那些杀戮 ...
“拆”字为头 “暖”作尾
抢了手机店的“眼镜”和“大头”一路狂奔,逃至一处老旧小区内,小区的墙面上遍布“拆”字,“拆”有两个意像——摧毁与新生,这就是影片《无名之辈》要描述的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无奈挣扎,遍布命运的捉弄。“眼镜”(胡广生),不 ...
《绿鱼》:当老港片邂逅诗人李沧东
北京国际电影节挑选李沧东的《绿鱼 》(4K)进入致敬片单,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爱的导演李沧东的作品,另一方面,这部充满老港片调性的《绿鱼》,与李沧东诗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温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沧东 ...
《遗传厄运》: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节为恐怖同好选了一部很好的片儿——《遗传厄运》,这是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整个观影过程,前半段像是毫无目的的漫游,追随镜头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游荡,一半无趣,一半寡淡;到了后半段,那些寡淡与无趣成了拼凑完整“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