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在无锡长期照顾研究会上的一些分享,会上馆长更多的是在提出问题和一些引导,也许在这可以看到一些馆长自己的答案,也许问题就是答案本身,也希望在现场的观众能有更多思考。
推荐电影:
感激接下来我们一起度过的几个小时,几天,几年,几个世纪?因为有电影时间的界限没有了。
馆长一直有顾虑,担心自己讲的内容晦涩,在没有一定语境的情况下会有点突然,所有如果有疑惑的地方随时可以提问。
我们今天的相遇是触不可及的吧,很难想到会有这样的相遇,彼此能有多少交流就看缘分了,哈哈,不是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电影《触不可及》是在讲两个触不可及的人,底层小混混和贵族之间的感情变化,主要能彼此用真正人的角度去对待,似乎贫富,高贵与否都不重要,甚至所谓的艺术都是荒谬的,真正的艺术不是故作高贵,是那一份人本应该有的天真。
万物皆为师 如果你把每一样事物都作为老师,你的感知将会无限放大,也就是变成无界的自己,那么交流就会容易的多,也收获更多。
而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因为你要把一些观点讲出来,并且让人懂,自己得先学。
电影和艺术一样不能教,但是可以学。

图片来自电影《降临》剧照
鸡汤式的那些道理和数学题一样,一讲就懂了,一说就对了,回过头其实没什么养分,因为有逻辑,有经验,但那些不是你自己的,所谓馆长更多的是提问,答案在你自己。
比如电影,我不可能这么一次就把一百多年的东西讲清楚,人生也不行,谁来讲讲人生?答案是顿悟后说不出来的那个感觉,然后做个比喻:原来人生就是一杯酒,总有那解不开的酸甜苦辣?

图片来自电影《降临》剧照
这是几部电影拼凑的,讲生命,死亡,还有信仰,灵性,很多东西放进去了。
如果您是临床医生,也许每一个病人您看到的都只是一个片段,一段精彩的高潮或者结尾,或者无聊的一段声音和完全记不住的影像。
突发事件的思考(24号的杀医事件让2019年的“平安夜”变得非常沉重,甚至恐怖,这应该医生界最寒冷的一个“平安夜”,只言片语的得到消息,看了视频,这两天文章刷屏,双方都有同情者和反对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互相残杀,可能是最原始的死亡冲动,在看似文明的今天,我们对待突发的事件应该怎样“挽回”那些疯狂的灵魂?讲教育,讲经历,讲关怀,讲公平,当然馆长比较同意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看法,还是导演是枝裕和的话,大概是:我们憎恨那些行径低劣甚至残暴的人,恨的希望他们死去,而我们没有想过你和这些人生活在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时空,甚至他就是你身边的人。如果没有切身感受很难做出改变。同情是我们对自己的想象,是对死亡的恐惧,昨天讲了很多“散点”感知的东西,在场的大部分医生可能都是一头雾水,能看得出来,所以未来馆长还是会推行感知训练的思考,因为精力有限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病人全方位地了解,如果感知可以打开,也许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可以感受到“一切”,电影在一个小时里可以做到时空的无限放大和缩小,所有说我们可以一起度过各种时间跨度。)
电影是有五个时间同时存在的。
首先是电影本身的时间,90分钟,一个小时?电影里的时间,一个小时,一天,一年,一辈子,几个世纪,然后是观众看电影的时间,肯定和电影本身的时间不同,如坐针毡,还是度日如年,还有观众感受的时间,同上,因人而异,还有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赋予电影的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你的思绪如野蜂飞舞
觉醒之心 - 野蜂飞舞-马克西姆,死亡博物馆,1分钟
电影的五个时间:
电影本身表现的时间
观众观影的实际时间
实际电影的播放时间
观众感觉电影的时间
电影实质表达的时间
得先相信哈
先活动一下身体:大家起立,闭上眼睛,然后拥抱自己。
抱到自己了吗?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了吗?
我看到很多人双手拥抱放在胸前,是在说“我”的意思,但是好像并没有抱到自己,好像没有人是被抱,就是什么也没做,站在那,等待自己拥抱自己。
如果时间够多能分享大家的感受,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然后我要催眠大家,要不可能还是不会相信,这些虚假的东西是真的。
多年以后,当你想到“电影”这个词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起我们在一起在无锡长期照顾研究会谈论电影的这个上午。
这句话信息量太大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空间并存,而且他催眠了每一个读者,也埋下伏笔,种下种子,挖了深洞,让人想探个究竟。
为什么叫百年孤独,我看的时候深有体会,几代人的生活,爱恨情仇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名字都很长,而且很像,我一个都没记住,只能情节推谁是谁,所有看完整个故事,我最孤独了,我一个人都不认识。

图片来自电影《镜子》剧照
大家都知道电影是假的,摄影机拍的,演员演的,电脑做的,每一个是真的,相信它,笑话,然后呢看电影时,会哭额稀里哗啦,这是电影的技术层面,怎么能让你相信那个发光的屏幕里面的光影是真的,让你动情,爱上里面的人,即使电影散场了,还是会爱很久,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电影是个比喻,是催眠,是最真实的。
塔克夫斯基是馆长的电影启蒙,看了他的电影觉得原来这才是电影,特别清楚,他的一电影叫《镜子》,开头是个男孩口吃特严重,比我严重多了,然后医生一调整,好了,你信吗?一个镜头,没做手脚。然后有一种感受,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应该也都是真的吧?但也许是一种催眠。

图片来自电影《镜子》剧照
怎么看,一瞬 观看 凝视 冥想

电影《随心所欲》剧照
怎样听,听见 耳闻 震撼 回响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感,感到 感受 感知 感想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今人口爽,驰骋畋(tian)猎今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今人行妨。
(道德经第十二章)
原意也有不同的微妙的差别,我更偏重于,固定的,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了你观看,倾听和品味的维度,一个人的思想发展至今是需要向怎样的自身维度发展呢?
没有答案,和这些感受有关,你看了,听了,品尝了,才会有感受,但是这样又源自你的内心。

图片来自电影《生命之树》剧照
语言
我们任何思考想象都依靠语言对吧?
没有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思考吧?
无法定位 无法导航 思维是什么?
影像语言呢?
但是自己知道,无以言表的感受,但是也是用语言形容,形容不能用语言表达,语言的局限?语言的对立?
对那就是灵魂,艺术,或者说禅。
那个感受个人自己留下就好,虽然转瞬即逝,但是你会很兴奋,急需表达,却没有出口。
对,死亡就是这样的东西。

图片来自文森馆长2020年第一张书法作品
今天我分享的是我平时的一些思考和我希望能有一个相对答案的方向,我不想要一个确切的答案,那样这个问题就彻底死了,就像我们对死亡的认识是一样的,如果明确了,死后有或者没有你自己的存在,那我们的人生可能要重新设定?无法想象的工作量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当然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是被设定好的,那只需要升级一下程序就好了。
我是来学习的哈,我平时在电影学院上课,我和学生也这样说,因为我的老师也这样和我说的,让我做学生有了一个新的方向,好像世界都不一样了,大家也知道,教是特别好的学习方法。这个和照顾与被照顾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的,有时我们看所有的食物都是成双成对的,而且都是两面,相对,或者相反,人也一样,我们塑造一个电影角色,要丰满,不是那个丰满哈,是真实,影像不用说,大部分都得像个人,要有性格,有个人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有灵魂。这个有点难,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看上去要有灵魂,只有看完电影,观众心里有数。
马云前一段说自己的事哈,指挥那个事,本来是赶鸭子上架,被专业人士给教导了一下,还有最近大家都在聊摘文化,大概就是说王子把沉睡的公主吻醒了是犯罪行为,之类的,有点像古说新意,或者断章取义,从一个角度能体现这样做的人知识的渊博,经验老道,但是我的感受也许以后不会再有童话了。马云后来说,作为商人能让人家相信太难了,得做很多年,可以有人愿意出钱买你账,这样还不能出错,一旦出了一个小错,你多年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还有一个故事,我特喜欢,阿城给我上课,我就去了那一次,记住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在悬崖边挂着,手里一把救命稻草,下面是万丈深渊还有一只猛虎等着,粉身碎骨不说,骨头渣也都不会剩下,这应该是绝望的极致了,就在这时,一位僧人路过此处,“大师,大师我的恩师啊,谢天谢地您快救救我吧”僧人一看,呦,一把稻草,万丈深渊,还有老虎,“嗯,你可信我”?这哥们儿是没办法跪,多想千恩万谢,“我一百个信啊!”僧人说“放手”。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多年,我是2007年听的,后来查了一些资料,本来是禅宗公案里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信仰就是这样的,你信了,就会有改变,当时阿城怎么解释的我忘了,大概是你放手的那一刹那,这一切都不存在了,也就是没有了悬崖没有猛虎,当然也没有救命稻草,那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这个如果被摘文化解读一下也是了得了哈。
泰国导演叫阿彼查邦,维拉斯哈古。他说自己的电影实在传达一种感受,他的父母是医生,他特别想把小时候相信的东西用成年人的世界观再一次传达出来并让人相信。小时候我们相信那些童话,星星可以摘下来,我能像鱼一样游,我就在不会游泳的情况下跳到浑浊的河里过,幸运的是我还活着,站起来我全身是血,回去又挨了一顿毒打。大家也可以回想,在座哪位童年的梦想是做医生?
多年以后,当我想起电影这个词的时候会想起今天一个冬天坐在这里的感受。你还会相信吗?

我们的语言非常单复杂,发声,文字,肢体,眼神,电影还有视听语言,
动物不一样,起码我们现在看是不一样甚至无法正面沟通,
研究显示,很多动物的感知高于人类,比如章鱼,有概念思维 所有那个外星人是章鱼的样子,可以分脑思考,获取信息是立体的,立体思维,
蜥蜴对味道的感知也是立体的,舌头可以判断气味来源,方向,还有将去哪里,经过了多久。

“我们可以证明,人的一万亿脑细胞当中的每一个细胞可能产生的连接数为1 后面加28个零……这意味着,人脑当中可能的连接总数,如果写下来的话,其长度将为1 后面加上1050万千米长的零!”……“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即使你的大脑在100年的时间里,每秒钟输入10条数据(每条数据是一个简单单词),那仅仅占大脑储量的不到1/10。”(文字来自网络文章“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散点透视是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形式,可惜我们现在退化了,而且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在利用这种方式强化自己的作品,是的这个概念在流逝,概念时间和概念空间 思维的维度 。
再用散点透视看电影《降临》你可能可以看懂“七文》。
说了一堆,主任和很多朋友都说馆长的文字都有点长,馆长会尽快学习一种既言简意赅又有深度思考的文字表达方式,我们对时间的把控在不断变化,对自己也是一样吗?每一次思考和交流都是触不可及的,正是因为这些触不可及才有对更多的触不可及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