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将“父与子”这个永恒的话题置于长跑这一项运动中,用镜头记录了这一路上“父与子”的情感变化,总体来说完成度较高,特别是最后父亲用力甩开绳子的镜头,打破父爱枷锁的同时也完成了和解;但出于商业考虑做出的妥协让影片失色不少。
一、父与子,沉默的碰撞
马英九先生曾这样形容父爱:父亲是一个银行,发行知识,支付爱。
这足以体现父爱的伟大,但他没有说父爱是沉默的,至少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如此,肖大明就是这么一个沉默的父亲,他沉默的为肖亚东打拼,哪怕养他两辈子都愿意;他用沉默的爱替肖亚东选择着人生,这就是所谓的“为你好”;这种极强的代入感让我们亲切起来,当肖亚东沉默的做出回应,这对父子真正的碰撞开始了。
肖大明的选择并不意外也充满着情感支撑,当儿子的坚持和现实的等号就差他那一横的时候,他做出了基于父爱的选择,陪跑是他的途径也是他的和解之路。
这一路上,他们跑过酷暑、踏过积雪,用一根绳子绑在一起,导演无疑是将这跟绳子比做“父爱”——既是束缚也是情感的纽带,在影片结尾导演也给出了关于父爱的答案——放手。
二、谈谈人物的动机
看电影最主要的就是找到每个角色行为的动机,然后剖析它看成不成立,这部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动机无疑是成立的。
儿子肖亚东跑马拉松的动机有两个:一是帮母亲圆梦,这个动机是直接的也是深入内心的 ;二是打破命运的诅咒,这个动机是最主要的也是他没发现导演没说明的,是重蹈覆辙还是打破枷锁,肖亚东做着命运的选择题,这一点有种哪咤“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既视感。
父亲肖大明的动机则被导演刻画的显而易见,他是要让儿子无憾,他要陪跑这一段对儿子来说最艰难的赛道。
三、可有可无的戏份减分不少
作为一部运动题材的家庭电影,导演试图在票房和口碑两端找到平衡点,他的做法是加入元素丰富剧情,本是无可厚非,但他选错了方向,那个女同学的设置除了增加爱情元素还发挥了什么作用?不是每个故事都需要董小姐…
【当我们跑步的时候,我们牵着谁】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拆”字为头 “暖”作尾
抢了手机店的“眼镜”和“大头”一路狂奔,逃至一处老旧小区内,小区的墙面上遍布“拆”字,“拆”有两个意像——摧毁与新生,这就是影片《无名之辈》要描述的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无奈挣扎,遍布命运的捉弄。“眼镜”(胡广生),不 ...
《绿鱼》:当老港片邂逅诗人李沧东
北京国际电影节挑选李沧东的《绿鱼 》(4K)进入致敬片单,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爱的导演李沧东的作品,另一方面,这部充满老港片调性的《绿鱼》,与李沧东诗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温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沧东 ...
《遗传厄运》: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节为恐怖同好选了一部很好的片儿——《遗传厄运》,这是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整个观影过程,前半段像是毫无目的的漫游,追随镜头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游荡,一半无趣,一半寡淡;到了后半段,那些寡淡与无趣成了拼凑完整“恐 ...
我们与恶魔的距离~
《看见恶魔》这类题材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处理成感官意义上的爽片,金知云显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时又有着更进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余,还能重重的在观众脑后敲上一锤。故事的主线围绕李秉宪饰演的金秀贤与崔岷植饰演的张京哲之间“猎人”与“猎物 ...
此心安处是屋家~
电影《此心安处》极罕见的一部作品中,从“物理空间”、“情感意义”以及“生命承载”三个纬度对“家”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延续着《阿甘正传》历史厚重的沧桑与时光无情的陡转,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为主线,以固定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