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这部是南京大屠杀题材同类影片中最好的一部,也是国内目前的电影工业水平下能拍出来的、最高水准的战争片之一,虽然有一些细节存在逻辑漏洞,但全片立意和切入点非常高妙,瑕不掩瑜;家国情怀都依托故事的自然发展,没有强行拔高和空谈; 聚焦于挖掘和呈现人性,除苏柳昌之外的每个角色都有完整的人物弧光,都刻画得非常真实而立体,个体叙事完成度很高;对一些重要史实进行了高度临境还原,比如日本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百人斩”,比如河边集中屠杀五万人的惨案。
申奥的几部作品我只看过《孤注一掷》,感觉是不及格水平,没想到这次干了一票这么大的,真是刮目相看。观影一开始我还保持着警惕,在“审核”台词、抓逻辑漏洞,但很快就不知不觉看进去了,中途好几次流泪。
王传君从药神开始到孤注一掷,再到这部,一直在接这种站在灰色地带的复杂角色,不得不说太适合他了,在这个赛道鲜有对手。
伊藤秀夫是全片所有人物中挖掘最深的角色,这个演员选得实在太好了!这么厉害的演员是怎么找到的?他一开始文质彬彬,甚至看起来天真烂漫,没有开枪,让观众误以为他良心未泯,直到后面情节逐步展开,才一层层扒下了伪善的面具,暴露出内心深处令人恶寒的阴毒。
高叶也非常好,跟王传君不相上下。其他几个人比如金老板也都不错,群像塑造成功,最弱的就是刘昊然,眼神没有变化。
有几个情节堪称神来之笔,一处是金老板在照相馆里给大家切换影棚的背景布,爱国情怀自然而然涌出,终于不是那种喊口号、按头硬爱了;还有一处是老板照相时颇有人情味的那些家常与日军暴行的蒙太奇交叉剪辑,真的可以封神!正是这两段成就了本片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以我不多不少的观影量来看,原创度也很高,这两个创意点真应该单独拎出来嘉奖。
结尾的设计跟《罗曼蒂克消亡史》有点像,落脚点侧重于“复仇”,而不是“反战”,感觉没有迈出去、反而往回缩了一步,就是这一步让它很难再往上跨一级,成为像《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这样的普世经典,无法升华,但个人也能够理解,沉重压抑的部分太多了,结尾需要一点“爽感”。
电影是反馈周期很长的、播种的艺术,在经历寒冬、在市场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依然有人在坚持如此高标准的创作,我看到了电影人生生不息的信念感,向所有主创人员致敬。
多余的就不剧透了,非常推荐大家都去影院看这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