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4北大首映礼 谢谢酷漫观影团
戴锦华老师将之定性为很好的女性主义电影,我便没有再置喙的资格。加之北大礼堂内爆发的巨大舆论争议,我想五星好评在此刻非常有必要。
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观看”法国电影,以前都有些不以为意。片头展示主演的方式让人眼前一亮,一对比,发现内地电影的气质真是独树一帜,有一种假装松弛的紧绷感。中国人喜欢场面和体面,这是真的。
戴锦华指出法院众人是窥视狂,而我在法院场景发现,除了樊尚作为男性在为女主说话之外,全场都在为自己性别所属的立场说话。更讽刺的是,樊尚这样做只是因为自己是辩护律师加之自己的感情使然。
原本想说,喜欢这部电影刻画剧情时采用完全平铺直叙的方式,没有故弄玄虚用flashback或者精神分裂、剪辑零碎等的drama方式去叙述事件,让人看得很舒服。这样的感受被戴锦华老师一针见血指出来——她说这是完全自然地发生,看不到任何人工营造的痕迹,或者说很好地把技巧藏起来了。

作为亲身经历过的小孩,我与戴老师的观念一致,全篇对小孩这个人物的刻画是最入木三分的。他说的那句“就是因为伤害已经造成了,所以才要去听。你们不告诉我真相我也会自己知道。”真的让人动容。
所有的成年人都在保护这个小孩。妈妈在保护、爸爸在保护,法院的所有人都在保护,但他们的保护在东窗事发以后早就没有作用了,最后还是靠他自己保护他自己。

这里给我的震撼程度和《还是觉得你最好2》如出一辙,总有人能把错误婚姻下的孩子感受说得如此精准。虽然陈咏燊是男性,但在对孩子心理的刻画上我认为可以比肩茹斯汀·特里耶。

最后还想思考和聚焦一个问题,其实很多真实案例都反映出来过,即雏鸟效应的反面效果。如果父母一方杀害另一方,孩子、另一方的家属会因为孩子未来没有人抚养、爱护而出具谅解书一类的证明,如同这部电影里的小孩子,父亲已故,如果母亲被定罪入狱,那他就赤裸裸暴露在很多残酷的东西上,这是他所无法接受的,因此他要改变证词保护母亲(主动的、被动的)。这是一个非常深入的对人性的剖析视角,但由于这只是这部电影的一环,我觉得可以有新的创作者把它谈得更深入。

北大百年礼堂外提供了仿制小金人供观众互动,我上前拿了一下,始料未及地重,重得像女性电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