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世界中間有個點,點前是純良,點後是真相。
化用了制片人麻生汶在映後交流時的話。

女性制片人映後交流裡針對“開放性結局的處理”作出回應,她說,“我們要表達的是傷害已經造成了,她不一定這麼快恢複了,因為這個傷害太嚴重了。”驚撼之餘我望向站在光來的她,看到的卻是林奕含的臉,她笑着回眸,使我沒法接受她曾那樣被動地暴露在“醜陋的陽具”之下。
“詩琦”稱呼一出,對照台灣人平翹舌不分的語言習慣,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在那座小島上飄搖至今的房思琪。
但這部電影絕對沒有機械地重複書裡混雜少女體液和血淚的故事,比起書裡更升華的點,在于它放大了性侵案件中來自少女的愛。
書裡的主訴者是受到侵害的房思琪,她的描述側重傷害和懵懂。雖然她沒有規避被老師精神控制之後萌發出的對老師的愛,但“少女的愛”也并非書的主題。而電影側重了少女的愛,讓觀衆看到少女無法完整赤裸站在陽光裡而沒有陰影,這也是片中角色讨論“通奸罪”的重點原因,盡管這一事實對加害者的量刑非常不利。
但這就是這部電影的神來之筆。為被侵犯的少女們發聲的最好做法不是文過飾非,不是刻意掩蓋她們稚嫩的、畸形的愛,而是把這件事抽絲剝繭,展現最鮮活和真實的部分。承認少女的愛,才能真正理解少女的隕落,才能真正幹預那些尚未發生的侵害。
因此這部電影究竟是不是一部單純迎合時代熱點而作秀“發聲”的一部商業片,相信走進電影院的觀衆最有資格判斷。
還有非常驚豔的一個設定,在于張正煦對自己助纣為虐的第一次審視來自自己的愛。
說得不那麼抽象,就是當年的張正煦“走上正途”的第一步隻是因為他那時喜歡的女孩子陳新。如果沒有聽衆席上陳新的眼淚,他甚至不會為童希真辯白一句,那些不堪入耳的蕩婦羞辱甚至不會停頓一下。這是很諷刺的,盡管最後他賭上職業生涯為後來者郭詩琦發聲,但當年的他真的隻是因為年輕男孩子對女生的“愛情”才願意停下來設身處地為他的“愛情流刑地”思考。
如果那個女孩子不是他喜歡的女孩呢?郭詩琦會不會變成下一個房思琪?隻有愛情所到之處才能讓人審視自己的立場嗎?
但這就是人性,所以我認為這部電影的高光設置就在此。我很喜歡陳述事實,而讓受者自發得出結論,這一點,《童話·世界》做到了。

權勢關系這個點非常地具有讨論價值,但我預計這個點會有許多大佬去剖析,我對這個詞語在法律上量刑的影響力不清楚,非常希望學習。
最後,很喜歡片中“看飛機”的美學内涵,還很喜歡很多高光台詞,比如“關上門的那一刻,再純真的女孩也失去了推斷清白的權利”。真是字字珠玑。童希真公開庭審時的聲音表演也非常有戲劇張力,堪稱全篇高潮。
很喜歡這部電影,謝謝不散觀影團。希望文藝作品蓬勃發展。希望“房思琪”能越來越少。

...
...
主理人說觀影團的名字來自這部電影,小小驚訝了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