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奏实在是太赶了,所有人物几乎没一个塑造好的,缺乏很多必要的细腻描绘,所有人都在被必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剧本推着走。但是又不能显得像流水账,于是在关键节点强塞动作戏(比如岭南官府邀请李善德那段其实根本没啥意义,最后的伏击一个人拉住一匹马也是直接变超人)或者强行“掏心窝子”煽情(其实观众还没有感受到角色有多深的羁绊)。
前期本来应该多铺垫的荔枝路的艰难也被笑料塞满,随即就像闯关一样的设计路线了,寡淡无味。方法都是极其顺畅地就想出来了,没有惊喜,本来全中国这么多人,就只有李善德能想到就很不合理,还不花点心思在这些情节上,失望。其实后面的各种困难也是克服的极其流畅,真就看个乐呵了。
更可怕的是替换的笑料还是最低级的那种,什么被扇巴掌,领带画大饼就直接演吃饼,六部踢皮球就真的演踢皮球,刻意的不行,中间两个主角挂满护身符出来梦回唐探,看得晕过去了。还有一句什么“心态崩了”的台词,影厅不少人笑得前仰后合,而我却在想历史片里插入网络烂梗,尴尬又出戏,现在观众审美都这么差了吗。
还有影片最开始去岭南的那段说唱配也非常违和。李善德在荔枝园与大家共饮荔枝酒载歌载舞那段也是俗的不行,没发生什么故事,就关系这么好了,wearefamily,阿童姑娘吐露心声那段也极其突兀,摄影和剪辑莫名其妙。明明之前看大鹏的年会不能停感觉自己能力挺可以的,怎么这部这么拉跨。说到底还是与这个严肃的历史题材调性根本上不搭,不能塞的元素硬塞,其他方面都为此妥协,丢失了电影的灵魂,就像个粗制滥造的网剧。
最后的一骑红尘,那木棉花也撒得太多了吧,一点都不自然,仿佛特效(虽然就是特效),其实点到为止即可,不知道为何这样设计。说白了看下来仿佛中学生作文,故事是随便编的,然后套一些诗句,还非要指着说,看这句诗放在这段落里,美不美!把大饼、皮球直接演出来,指着问你看我这讽刺精不精彩!实际上每个段落开头一出观众基本上知道接下来要放什么屁了。
全片拍得最好的是最后李善德把杨国忠骂破防的那段,布景、运镜、台词、演技都很好,我来电影院就是看这样的戏剧张力的,不是看前面矫揉造作的东西。最后的荔枝送上去那个长镜头也很不错,简单的特写,没有浮夸的配乐,比电影前期花里胡哨的东西都强很多。其实挺好的一个故事,认真点拍,能赶上《末代皇帝》的好素材,但被做成这么为商业化妥协的片实在是令人惋惜,也浪费观众的时间和金钱,拉低市场的审美水平。本来以为与蜀地的平庸荔枝不同,但尝了尝岭南的荔枝,也就这个味。
当然,这也是我对大鹏作为一个优秀导演的作品的评价,希望他以后能够更加超越自己。本片可看性实际上比国内绝大部分电影还是要强很多了。
抱兴而往,失望而归。荔枝也就这个味。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场情绪拉满的演讲,一篇死板的命题作文
以下都是个人观影感受。这片子很奇怪的一点是,完全没有什么代入感。整个事件就像是导演编剧绞尽了脑汁想告诉观众很多道理。腐败、程序正义、狂热分子、少数服从多数的质疑、学阀、种姓制度、女权、政治和舆论操弄这些议题都很好,很震撼,但全程下来 ...
多一点“爱”和理解,少一点质问和“审判”
无论是婚姻中、家庭中还是社会中,总有人要做出妥协。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平衡,如果一定要纠结谁牺牲得更多,谁成就得更高,那么结果也必然是崩溃。片中的男方活在自卑和对失败的恐惧中,活在对儿子的愧疚中,最根本的是活 ...
短评写不下,就想在这里补充点,可没想到不知不觉又写下了这么多感触。废话有点多,并不精致,将就看吧。 如果说第一部真的是纯粹的卖肉后宫番随便穿插了一点主线,这一部则终于完全充实了故事内涵并升华了主题。其实内核不在于“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