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到中年,遭遇经济下行,曾经北漂的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梦碎的声音,我也更深刻体会到北岛这首诗的个中况味,要进入《白塔之光》的剧作文本,从这首诗切入是再好不过的视角了。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波兰来客》

片中那场中年聚会,非常精妙的对应了这首诗的情绪,今昔对比,曾经的文学青年,个个都成了失意的中年人,哪怕你是大老板大房地产商,你在这个时代也只剩下了哭泣,于是乎,我们看到生活在北京的老谷,旅居巴黎的老同学,不约而同的,都不写诗了,诗人的曾经他们,死去了,如今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只剩中年这个躯壳苟延残喘。我不理解,明明一部非常当下,击中当下失落灵魂的影片没有被更多人看见,它命不该此。

我不理解,如此真实生活质感的电影,没有被更多人看见。片中的北京城市元素,如卤煮,胡同,白塔,跳海酒馆,都是最具烟火气的北京的一面,没有浮华,没有刻奇。故事围绕一段胡同邂逅的平淡爱情,张律的剧作力透纸背,其核心是关于人内心深处创伤记忆的处理,即如何与自己的记忆,如何与他者的记忆相处与解。

关于白塔的意象是值得称道的,北京胡同整体是灰色调的,灰墙,灰天,灰地,那一抹白,那永恒的白,像一道圣光,散发着神性,指引着人类精神的飞升。白塔无言,白塔无影,人也无影。影子就像记忆,两个没有影子的人,站在一起,就好像他们曾经邂逅的美好记忆,全部消失了,他们没有了过去,于是也便没有了未来。于是乎,没有哭天抢地,老谷悄悄的从这段浪漫的邂逅中退了出来,当北京城开始了一场风雪,老谷在雪中倒走,他是不愿面对吗,亦或者是他相通了,他和过去和解了,聚散合离,唯有白塔无言,唯有白塔沉默不语。

本片的人物塑造和选角都非常贴切,谷文通如果不是辛柏青将很难成立,当然这样的失意男人角色并没有什么新意,值得称赞的是本片中的女性形象,都获得了某种主体性,跟以往多被诟病的旧女性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比如,欧阳文慧和辛柏青开房,主动权始终被欧阳掌握,欧阳最终还是叫停了,她就想开个房什么都不干,躺在床上休息会。只剩下,镜子中的男人顾影自盼,男人在本片中,是懦弱的,被动的,女人是掌握主动权的,是可以说开始就开始,说暂停就暂停的。另外,谷文通的姐姐,虽然我们不知道姐姐的真实名字,片中也没有交代,但是姐姐的性格也是强势与男人的,另外就是南吉的角色,一个大飒妞。值得一提的是田壮壮的父亲角色,父亲在沙滩上放蓝风筝,呵呵,很无奈的,懂得都懂的迷影梗。父亲一生带着污点,净身出户,虽然没有牵连太多孩子们的后续事业发展,但是却永远活在了一起公交车猥亵案的疑云之中,即使当事人后来反悔了,他本是可以自证清白,本是有机会过一个清白的,不一样的人生的,无奈命运捉弄,人生如戏,好在导演安排了一出父子和解的戏,给这个巨大的悲痛和缺憾一个小小的和解,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

在当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我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得奖怪圈”,也就是如果一部片子如果在国外影展得奖了,拥抱了某种精英审美,就很有可能脱离了大众,票房就会扑街,其实去年的《隐入尘烟》也有类似的路径,也是入围柏林主竞赛,第一次上映票房惨败,后来资源流出,经过抖音博主二创,点燃了公众情绪,票房奇迹般的上亿,去年的情况大家懂得都懂,都不是第一次做中国人。

白塔就是这样一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作品,白塔的可惜之处,没有流量明星加持,没有时下能够触动大众情绪点的话题性,没有引起大众共鸣的庸俗喜剧点(有的只是小小的的幽默),也没有催泪点,它只是一部品质优良,得奖众多的优质文艺电影,它的艺术品质已经得到众多电影节的肯定,尤其是入围了去年的柏林主竞赛单元。它没有做错什么,它却票房惨败,难道是因为它太优秀了,还是因为精英审美与大众审美的脱轨,还是我们的电影市场不够成熟,宣发不给力,或者就是我们的观众根本不配。于是乎,我想大呼,它何罪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