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对456号的误解,本身正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侵蚀人心的结果。这种对“利己者更合理”的认同,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盛行的体现,是自由主义资本病毒深入人心的现实体现。
这个故事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设定中残酷的游戏,而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这场游戏从未虚构——它正是现实的隐喻。那铁一般不容反抗的规则,正是韩国社会,乃至全球资本主义运行中的真实逻辑:被碾压者无法反抗,只能在角落里无声无息地死去,并且背负“弱者”的罪名。
玩家的死亡是随意的。起初我们还会感到悲伤,但看多了便会麻木。有些具有人性光辉的角色死得令人痛惜,而那些彻底利己的竞争者则“死不足惜”。观众情绪的这种变化,正是现实中人对体制性暴力的适应与冷漠之缩影。
这不怪我们。只是我们从小被教导:成功等于活下去,比别人强就该得到更多资源,人性等你有钱了再谈,不努力就是该死。我们的一切教育、劳动、社交、欲望,都是这个系统为参赛者准备的“道德包装纸”——让我们在彼此残杀时还能说一句:我只是为了活下去。
于是,被分化成零星个体的我们,劳动可以随意被剥夺,尊严可以无声抹去,死亡无人负责,痛苦无人承认,反抗被贴上“玻璃心”或“仇富”的标签。我们甚至不再需要他人强迫,而是主动投入这场游戏,不断内卷、不断自我压榨。正如韩炳哲指出的,今天的控制形式是通过自由实现的控制,人们成了自愿加班、自愿燃尽的主体——不再是被压迫者,而是主动服从的奴役者。
我们被允许的,就是继续自我剥削。我们被训练成敌人是自己,斗争的对象也是自己。压榨自己去卷过别人,就是继续比赛——像牲口一样推磨,像虫子一样抓奖票,像行尸走肉一样上班。
而当我们互相踩着对方争夺那一点点喘息空间时,我们甚至还会耻笑对方不够自我剥削、不够聪明、不够现实。这不是自由选择,这是资本主义规训的结果。你已经不知道什么是“人”,你只知道怎样“活”。你没有做错什么,但你穷了、病了、累了、老了,被算法判定为边缘用户,于是你就从系统中被清除,连带着所有个人主义的幻梦一起跌得粉碎。
甚至你的亲人、同事、朋友,也会对这种“清除”视而不见,甚至替系统辩护:谁叫你不努力,社会不欠你什么,没办法,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现实之于游戏的相似之处。
在生死抉择面前,那些泯灭良知、优先保全自己的参赛者,他们的死并不可惜,因为那种行为已经是对人尊严的背叛。而456号坚持善意、犹豫杀戮,他后期那副震惊麻木的神情,正是孤独觉醒者对现实残忍的震撼与不忍。他是在这样的体制中拒绝异化的象征。他的否定和异样的存在,恰恰是作为“人”的觉醒,恰恰是撕裂现实、表达可能性的窗口。
对资本追逐者最可笑的地方在于:那些享受这场人间斗兽场的人——即权贵、资本、操盘者——他们的快感并非来自财富的增值,而是来自人性在异化过程中的挣扎与屈服。他们享受的是,人们在金钱面前丧失自尊、自主,变成完全可控的工具。最宝贵的,从来不是金钱,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选择权,是那一点仍敢说“不”的自由意志。
要明白:不是命运逼迫我们,而是我们主动参与了这场优胜劣汰的表演。现实里我们也在拼搏、竞争、排挤、掠夺,每一个“赢”的瞬间都建立在他人的“输”上。正如片中投票决定是否继续游戏时,多数人选择了留下,不是被迫,而是因为游戏比现实更有希望。这讽刺了现实本身:当现实已成地狱时,地狱中的秩序反而显得更吸引人。
真正富豪的乐趣,已不是享受财富,而是观看人们在金钱面前互相撕咬、陷入绝望。他们代表的是未来之幸福生活的图景,一个我们永远无法抵达的幻象。这是那些追求阶级跃迁的人永远无法想象的,在开始撕咬之前,他们的命运已被写定。
《鱿鱼游戏》提出了一个人类生存逻辑的根本问题:你要站在人性的一边,捍卫人的存在与尊严,还是选择认可资本逻辑,让金钱成为你屠戮他人的借口?
这是一种命运的分岔口:一端是通往毁灭的死亡游戏,一端是依稀可见的希望之光。456这个编号并非随机,它代表了一个新的可能:1是开始,2是孩子,3是资本,而456,是超越资本之后的未来。
他的武装反抗,与《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的革命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他们都是对强权的反抗,是对人的尊严的捍卫,是对真正自由的呼唤,是为正义而战的人民英雄。
而另一边,虚拟币与股市,是极端利己主义的场域,所有的筹码和奖赏,都是你与我。不是我吃掉你,就是你吞噬我。这是零和博弈,是333号的世界——他擅长、适应,但也没有未来。
导演在整部剧中铺设了大量隐喻。比如底层流浪汉被给予赌博机会,却不断被抽巴掌,一边挨打一边坚持下注。这象征意味极其浓烈:资本主义干到底层的处境,打都打不醒的意识形态囚徒。再比如组织内部的结构——上一任老头领袖,为突破自设秩序,选择放水,放权给新一任黑面具。这是一种对突破资本主义框架的隐喻。
而成奇勋拒绝加入结构,拒绝在决赛前夜杀死对手的提议,拒绝戴上黑面具进入循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正是这个游戏,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等待的那个“否定”。他是历史辩证法中的否定性显现。456是未来——一个没有人性的资本主义的未来所期待的否定性补丁,一种人性之可能的回返,一种历史运动的必然。
他没有选择体制中的胜利。他宁愿成为一个被逐出的失败者,也不愿成为体制的幸存者。他的“死”不是事实性的死亡,而是一种象征性的选择。他放弃了安逸生活,与女儿团聚的希望,放弃了用财富修复自我形象的幻觉。他选择了精神性的自我流放,用“死亡”保全人性,捍卫活着的意义。这就是隐于暗处的主办方——制作人们的选择。
456之所以是主角,这不是偶然。导演通过他唤起人性,激活左翼话语,试图对观众进行一次思想与道德的震动与重塑。这场革命,不只发生在屏幕里,也延伸进现实,发生在每一个还愿意为他人流泪、为现实愤怒、为苦难动容的观众心中。
456号为什么不能被理解?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同根同源的结构化压迫与底层的暴力反抗
当鲜血与死亡、仇恨以及种族歧视失去了它们与意识形态绑定的能指,我看见了印度乃至于整个人类社会结构性的创伤和冲突。人上人对我们的奴役,随意欺凌,资本运作财富牵着人们的欲望成为了实打实的控制人的权利,这个时代,穷人根本没有自己的人身自由 ...
我儿时喜欢去离村很远的溪边玩耍,说是溪流但是对于小孩来说相当于是河流,离我家遥远,像是这座村落小世界的边缘。这条溪流大概有五十来米宽,河岸是大片大片的竹林,将人们的生活区隔开。秋冬枯水期,河床大片大片的裸露出来,诞生出一座座长满植物 ...
从封面的那只苍鹭说起。这是一个荒诞的形象,高贵而有力的外表之下居然藏着一个怪诞大叔,但这并不意味猥琐大叔是苍鹭的本质。有力而简洁、高傲而飘逸的苍鹭象征人类的精神世界;怪诞的大叔则是属于主角和我们作为观众眼中的世界,蒙昧世界可以理解的 ...
艺术与生命、技术与生命、异化与生命
第一个故事:战争后的五十年是艺术的巅峰。我们停留,或者不停留在此刻百年之后的人们都会为我感到惊奇。如果说生育是为了留下和挽回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生命,所以试图在孩子身上储藏我们的生活。人们关于永生的执念,最符合常识的解决之道是生育后代 ...
对高赞所谓“真相解读”的反驳
第一,将幺四婆婆的死简单归因于一场鞭子替换为柴刀的意外。所有幺四婆婆的背景全部无用了,她十八岁丧夫,孤僻养鹅到六十三岁,生命最后两年收留疯子以后走出孤僻,这一切全部忽略,简单归结于一场意外是第一处错误。幺四婆婆十八岁丧夫,社会处境已 ...